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肺炎患者28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重症肺炎患者28



北京荨麻疹医院地图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作者:梁欢高烨苗常青宋银雪何飞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31(7):-.

重症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疾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是急诊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尽管治疗手段不断更新,但是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仍居高不下[1]。目前对重症肺炎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有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英国胸科协会改良肺炎评分(CURB-65评分)等。近年来,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作为一个新型炎症指标,较白细胞计数(WBC)等单一指标更能反映全身炎症状态。研究证实,NLR升高往往提示较重的全身炎症反应[2,3],已被用于多种炎性损伤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评估,如中毒[4]、脓毒症[5]、急性胰腺炎[6]等。但该指标用于重症肺炎患者临床预后评估的研究不多。为此,本研究回顾性收集并分析急诊科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NLR对重症肺炎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0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年1月至年12月西安医院急诊科收治的例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1.1.1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岁;②符合年美国胸科学会(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定的重症肺炎诊断标准[7]。

1.1.2 排除标准:

①既往有严重的慢性心、肝、肾、血液系统疾病;②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③使用免疫抑制类药物的患者;④急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病1个月内);⑤就诊前已在外院接受治疗。

1.2 伦理学:

本研究匿名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不涉及对患者的任何干预措施,符合免除知情同意的条件,并获得西安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审批号:-)。

1.3 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临床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包括:①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基础疾病;②入院时或入院24h内临床指标: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肾功能、血乳酸(Lac)、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入院后首次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计算NLR和氧合指数(PaO2/FiO2);③入院2d、3d临床指标: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PCT等,并计算APACHEⅡ评分;④预后指标:28d病死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两组同期各指标间比较采用多变量比较的LSD-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NLR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结果

2.1 一般资料:

例重症肺炎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男性例,女性96例;年龄(66.26±9.43)岁;28d存活例(占61.7%),死亡82例(占38.3%)。表1显示,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NLR、PCT、Lac及APACHE评分均显著升高,淋巴细胞计数(LYM)显著下降(均P0.01);而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及入院时血小板计数(PLT)、血肌酐(SCr)、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PaO2/Fi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表1

28d存活与死亡两组重症肺炎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入院3d内NLR、PCT、Lac、PaO2/FiO2、APACHE评分变化比较(表2):

表2

28d存活与死亡两组重症肺炎患者入院3d内临床指标的变化比较(±s)

入院3d内,两组患者NLR逐渐升高,且死亡组各时间点NL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患者PaO2/FiO2在入院3d内逐渐上升;而死亡组则逐渐下降,且入院2d、3d时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存活组患者入院3d内PCT、Lac及APACHE评分逐渐降低;而死亡组则逐渐升高,且入院3d内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均P0.05)。

2.3 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分析(表3):

表3

重症肺炎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结果显示,入院时NLR、PCT、Lac及APACHE评分是重症肺炎患者28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

2.4 各项危险因素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表4;图1):

表4

入院时NLR、PCT、Lac、APACHEⅡ评分对重症肺炎患者28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图1

入院时NLR、PCT、Lac、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肺炎患者28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

与PCT、Lac、APACHE评分等传统预测指标相比,NLR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风险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当最佳截断值为14.92时,敏感度为71.95%,特异度为73.48%,阳性似然比为2.,阴性似然比为0.。

03讨论

重症肺炎是急诊科常见疾病之一,患者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障碍、休克、肝肾功能不全等系统症状,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对重症肺炎的预后预测分析至关重要。C-反应蛋白(CRP)、WBC等传统感染指标的敏感度、特异度低,APACHE评分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较好的准确性,但其计算过程繁琐。因此,寻找对重症肺炎预后评估简单易行的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感染时中性粒细胞过度激活,可引起器官实质细胞的破坏,导致多器官功能失调,而淋巴细胞凋亡显著增加[8],淋巴细胞数量下降,使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无法有效调控特异性免疫反应,以抵抗病原体的感染,导致感染进展、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死亡[9]。低淋巴细胞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10]。

NLR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与淋巴细胞绝对值之比,是简便快速的临床指标,可反映疾病状态下的损伤因素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研究表明,NLR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抑制密切相关,当疾病进展、免疫抑制加重时,淋巴细胞比例明显下降,故与单一的NEU或LYM相比,NLR更能反映全身炎症状态[11]。动态监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及NLR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12]。

有文献报道,NLR可用于评估肿瘤、心血管疾病等病情[13,14],但关于NLR与重症肺炎临床预后之间关系的研究不多。deJager等[15]将NLR用于评估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病情,发现NLR随CAP患者CURB-65评分的增加而升高;在预测病死率方面,NLR优于NEU、WBC、CRP等传统指标。在对脓毒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淋巴细胞绝对值低于1×/L且持续超过7d是脓毒症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6]。NLR持续高于7d是独立预测菌血症患者死亡风险的标志[17]。回顾性研究显示,初始NLR是预测严重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且持续高水平NLR与脓毒症患者28d死亡风险增加相关[5],而7dNLR是血流感染患者28d病死率的独立预测指标[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入院3d内两组患者NLR均逐渐升高,推测与入院3d内患者炎症反应仍进展有关;死亡组患者3d内各时间点NLR均明显高于存活组。本研究对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NLR、PCT、Lac和APACHEⅡ评分与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相关。在对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风险预测评估方面,与常规的预测指标PCT和Lac相比,NLR的AUC更高,提示NLR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说明其可作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的早期预测指标。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首先,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纳入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选择性偏倚会导致NLR对重症肺炎患者预测效能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其次,重症肺炎依据病因、病原学等因素分类,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患者预后不尽相同。本研究由于纳入样本量较少,没有依据相关因素等进行分类及亚组分析,可能影响相关指标的预测效能,这需要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论证。

综上所述,重症肺炎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重症疾病,病死率高。入院时NLR升高是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并且升高的NLR对重症肺炎患者的28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by/140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