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李小秋教授淋巴瘤分子病理进展与临床治疗指

李小秋教授淋巴瘤分子病理进展与临床治疗指



医院淋巴瘤专病联盟于年8月28-29日以线上会议的形式举办第7届吉林省淋巴瘤高峰论坛暨CSCO抗淋巴瘤专家委员会巡讲。本次论坛汇聚全国多位血液病专家,聚焦淋巴瘤靶向治疗新进展与临床选择。本次会上,医院李小秋教授就“淋巴瘤分子病理进展与临床治疗指导”进行演讲,医脉通将报告的主要内容整理如下。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分子病理进展

由于40%左右的DLBCL患者接受R-CHOP方案治疗后疗效不佳,因此如何识别DLBCL的异质性,在分子层面对DLBCL进行分型,指导DLBCL的精准治疗是目前重要的研究方向。年诞生的DLBCL的细胞起源(COO)分型将DLBCL分为GCB型、ABC型和未能确定细胞来源的第三种类型。基因表达谱(GEP)技术可确定细胞来源,通过分析B细胞分化不同阶段或者共同表达的特定转录标志物进行分型。但GEP也存在价格昂贵的特点,需要寻找替代方法。年诞生的NanoString技术可通过20个基因mRNA表达(Lymph2CX)对DLBCL患者进行COO分型,其结果与GEP的吻合度高达95%,不仅无需逆转录及其他酶促反应即可直接读取mRNA表达量,而且能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FFPE)样本。国内近期开发了一种利用定量PCR检测基因表达水平,确定患者疾病分型的技术。该检测技术与GEP吻合度较高,同样可有效区分DLBCL疾病分型,其未来使用前景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by/15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