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恶性淋巴瘤的预警信号
恶性淋巴瘤的预警信号
市场营销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uangyi/1592210.html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淋巴瘤不叫‘癌’?”
恶性肿瘤的命名系统把起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如肺癌、肝癌等,而恶性淋巴瘤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因此不称为“癌”。同理,白血病也是一种未被称为“癌”的恶性疾病。
恶性淋巴瘤是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9~10位。严格来说,恶性淋巴瘤并不只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其按照病理学分类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霍奇金淋巴瘤有4种病理亚型,非霍奇金淋巴瘤还可细分为80几种病理亚型。
年,伦敦Guy医院的ThomasHodgki(托马斯霍奇金)医师解剖了7具死于腹腔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的尸体。对尸体的病理检测中,他发现了一种体积较大而独特的瘤巨细胞,即Reed-Sternberg细胞(简称RS细胞),后来就以他的名字将此疾病命名为“霍奇金病”。直到年,WHO分类把“霍奇金病(HD)”改为“霍奇金淋巴瘤(HL)”,将不含RS细胞的淋巴瘤命名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年龄跨度非常大,从青少年到高龄老人都可发生,其好发年龄与病理亚型相关。例如,霍奇金淋巴瘤主要发生在青年人,少数发生在老年人;弥漫大B细胞瘤好发年龄在60岁左右;原发纵膈(胸腺)大B细胞淋巴瘤好发于40岁左右的女性;套细胞淋巴瘤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淋巴母细胞淋巴瘤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男性多见。
恶性淋巴瘤不同病理亚型的恶性程度也明显不同。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是一种低度恶性的疾病,发病缓慢,某些情况下可以定期随访,暂不治疗。伯基特淋巴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淋巴瘤,一旦确诊应尽快治疗,并且积极的化疗可以帮助很多患者治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也是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如早期诊断,积极治疗,约50%患者可以获得长期生存,部分可治愈。
什么是淋巴瘤?
淋巴细胞是人体的健康卫士,他们抵抗外来细菌、病毒等的入侵,清除机体内衰老坏死恶变的细胞,维护着机体内环境的“整洁有序”。淋巴细胞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至少有三大谱系:从胸腺发育而来的淋巴细胞称为T细胞,从骨髓发育而来的淋巴细胞称为B细胞,还有一些细胞是“天然杀手”,称为NK细胞。这些淋巴细胞发育成熟后就会离开家庭、走向社会,迁徙到全身的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包括脾脏和扁桃体。蚕豆状的淋巴结成群地分布在淋巴管汇集地部位和静脉周围,筑起了保护人体健康的“长城主脉”。另外,毛发、指甲、角膜以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例如胃肠道、支气管、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皮肤、甲状腺等也广泛分布着大量的淋巴组织,是保护人体健康的另一道屏障。
淋巴细胞的天性就是永无休止的战斗,几乎遍布全身的淋巴结和淋巴组织就是它们的战场。因此,从我们出生到生命终老,这两大主战场上就充斥着激烈的厮杀。如此惨烈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淋巴细胞发生质变也就不足为奇了。淋巴细胞发生了恶变即称为淋巴瘤。淋巴瘤是最早发现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恶性淋巴瘤的症状淋巴细胞既可以在它的出生地(胸腺、骨髓)恶变,也可以在它战斗的岗位上(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及全身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淋巴组织)恶变,因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用“千变万化”来形容毫不夸张。
1、淋巴瘤最典型的表现是浅表部位的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表面光滑,质地较韧,触之如乒乓球感,或者鼻尖的硬度。以颈部和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最常见,腋窝、腹股沟淋巴结次之。也有患者以深部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比如纵隔、腹腔、盆腔淋巴结肿大,起病比较隐匿,发现时淋巴结肿大往往比较明显。
2、肿大的淋巴结有可能对周围的组织器官造成压迫,并引起相应的症状,如纵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上腔静脉,导致血液回流障碍,表现为面颈部肿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等;盆腔、腹腔巨大淋巴结可压迫胃肠道、输尿管或者胆管等,造成肠梗阻、肾盂积水或者黄疸,并引起腹痛、腹胀。
3、淋巴瘤也可以侵及淋巴系统以外的器官,表现为相应器官的受侵、破坏或压迫、梗阻,如胃肠道淋巴瘤的表现如同胃癌、肠癌,可出现腹痛、胃肠道溃疡、出血、梗阻、压迫等;皮肤淋巴瘤常误诊为银屑病、湿疹、皮炎等;侵及颅脑,可致头痛、视物模糊、言语障碍、意识不清、性格改变、瘫痪;侵及骨骼,可致骨痛、骨折;侵及鼻咽部,可出现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类似于鼻咽癌的表现。
4、淋巴瘤是全身性的疾病,因此,除了上述局部症状,约半数患者还可出现发热、盗汗、乏力、消瘦、食欲不振、皮疹、搔痒、贫血等全身症状。
淋巴结肿大就是患淋巴瘤吗?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恶性肿瘤,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导致。急性淋巴结炎、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其他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结节病等都会导致淋巴结肿大。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首先观察和询问全身或局部的临床症状,然后进行体格检查、血液检查、和影像检查(包括CT、核磁共振和PE/CT),最后进行淋巴结活检、深部肿块空芯针穿刺或骨髓穿刺及活检等病理诊断。
恶性淋巴瘤的危险因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容易罹患恶性淋巴瘤?
首先,感染和慢性炎症可能引起恶性淋巴瘤。如幽门螺旋杆菌(HP)易引起胃粘膜相关淋巴瘤,EB病毒感染、乙肝病毒感染、艾滋病毒感染都会增加相应的淋巴瘤的风险。
其次,长期放射线暴露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也会增加恶性淋巴瘤风险。
另外,免疫功能抑制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如器官移植后应用抗排异药物,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药物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都易导致罹患恶性淋巴瘤。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生活饮食规律,劳逸结合,防止亚健康状态,避免暴露于危险因素,远离淋巴瘤。
文/图/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