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中医治疗肺癌从咳嗽咳血胸痛谈起
中医治疗肺癌从咳嗽咳血胸痛谈起
点击上方《笔华医话》可以订阅!
中医治疗肺癌从咳嗽咳血胸痛谈起
——应用“肃肺去癌散”治疗肺癌例
(年江苏省中医肺系疾病诊治交流会)
陕西省万锁中医肿瘤研究所研究员
江苏省无锡市华源中医养生堂
王晓雷主任
笔者与年以来,应用家父“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陕西万锁中医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医主任医师王万锁”的临床研究成果“肃肺去癌散”为主方治疗治疗肺癌鼻咽癌喉癌纵膈肿瘤例,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小和消除癌块,控制和减少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晚期的并发症方面收到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在例肺癌鼻咽癌喉癌纵膈肿瘤患者中,男性占例,女性占例,平均年龄46.6,病程1个月~3.1年,平均5.2个月。筛选全部病例均符合WHO癌症组织学分类和关于癌症诊断标准。
二、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用“肃肺去癌散”进行治疗(因肃肺去癌散受国家专利保护,专利号方剂组成不予公开)。临床上依据不同的病情配合相应的中药汤剂。常用方剂有八珍汤,瓜蒌薤白汤,黄连温胆汤,百合固金汤等。
三、疗效观察
1、疗效标准:经“肃肺去癌散”治疗3~9个月后对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体检如气管镜、CT等显示癌块缩小和消失,控制和减少癌症晚期并发症如胸闷胸痛,咳痰咳血,恶性胸水,进行性消瘦,顽固性疼痛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明显好转: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癌块缩小或消失带瘤生存3年以上。好转:症状缓解,呼吸饮食大小便基本正常,带瘤生存1年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并发症无控制。
2、治疗结果:明显好转:例,(50.28%),好转(29.15%)无效:(20.57%)。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肺癌已成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在男性为常见肿瘤之首,女性为常见肿瘤第二、三位。一般地城市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农村。近十年来世界各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明显增高的趋势。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治疗效果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影像学和痰液脱落细胞学的进展,对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典型病例
例1、周某、男、76岁、江苏省常州市人。
患者于年10月,体检时发现有肺后叶有一个3CM*4CM肿块。医院确诊后行切除手术,术后病理示:右肺鳞形细胞癌。之后又经化疗四次和多次放疗。年1月复查时发现左肺转移。年1月13日来诊。
症见:胸闷咳嗽、痰少而粘,时而咳血,气急胸闷,口渴心烦,潮热盗汗,午后颧红、咽干声哑,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证属:邪毒壅肺,阴虚津伤。
治以:滋阴润肺、解毒祛邪、扶正消癌。
药用:北沙参30g、麦冬20g、百合20g、生地30g、桔梗12g、杏仁9g、甘草10g、全瓜蒌20g、薤白12g、青蒿12g、鳖甲12g、地骨皮10g、鱼腥草15g、白茅根15g、藕节20g、肃肺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10g。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2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CT检查病灶消失,随访至年5月。
例2、胡某、女、32岁,江苏省常熟市人。
患者因胸闷胸痛一月余,年9月24日,医院CT检查:两肺弥漫性分布,粟粒状结节状阴影。后经病理诊断:肺泡细胞癌。经化疗3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年5月12日来诊。
症见:面浮气短,咳嗽痰稀,纳呆少食,神疲乏力,自汗易出,下肢浮肿,舌淡质暗苔白伴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证属:肺脾两虚,气血双亏。
治以:健脾益肺,补气养血,扶正消癌。
药用:党参30g、炒白术30g、生黄芪25g、甘草12g、茯苓12g、清半夏15g、陈皮12g、桔梗15g、当归15g、熟地25g、麦冬20g、五味子15g、山萸肉12g、三棱12g、莪术12g、薏米仁20g、制附子10g(先下)、代赭石20g、肃肺去癌散12g、生姜三片、红枣10枚。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10剂症状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拍片检查病灶消失,随访至今。
例3、戴某、女、68岁,浙江省宁波市人。
患者因胸闷气短半年余,年2月15医院CT检查诊断为左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经穿刺淋巴结病理诊断为:转移性鳞癌。后经化疗3个疗程病情加重。于年7月26日来诊。
症见:胸闷胸痛,气短喘促,咳嗽痰薄,痰中带血,面色苍白,心烦口渴,头晕心悸,少气懒言,舌质紫暗有瘀斑,脉细涩。
证属:气血两亏,血瘀毒盛。
治以:补气养血,化瘀解毒,扶正消癌。
药用:党参30g、炒白术30g、茯苓20g、甘草10g、麦冬15g、五味子15g、当归15g、丹参15g、蒲黄12g、五灵脂12g、全栝楼20g、薤白12g、三棱12g、元胡12g、桔梗10g、桑白皮12g、黄芪20g、葶苈子20g、鱼腥草12g、肃肺去癌散12g、大枣12枚生姜三片。每日一剂,水煎服。服药30剂症状明显好转,原方加减继服60剂。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经拍片检查病灶范围缩小。定期复诊,随访至年2月。
五、临床体会
(一)肺癌的发病因素
肺癌的病因复杂,迄今为止尚不能确定,但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吸烟:大量的调查资料表明,肺癌与吸烟、特别与吸纸烟的关系比较密切。约有3/4的肺癌是吸烟引起的。吸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倍~13倍。吸烟与肺癌有剂量效应关系。目前已公认吸烟是引起肺癌的一个重要因子,且吸烟与肺鳞癌的关系比较肯定。
2、物理化学致癌因子:目前比较公认为可致癌的因子有无机砷、石棉、铬、镍、煤焦油、和煤的其他燃烧物以及二氯甲醚和氯甲甲醚等。
3、大气污染:根据统计,城市肺癌发病率比农村高,大城市比中小城市高,市区比郊区高,工业发达国家比工业落后国家高,这可能与工业废气和致癌物质(主要是苯并芘)污染大气有关,苯并芘的主要来源为煤和石油的燃烧,内燃机的废气为主要污染源。
另外,肺组织的癌变可能与细胞遗传物质的多次改变有关,其中包括染色体丢失、重排以及突变等。还有肺的慢性疾患有关。
(二)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其发生部位、发展阶段和并发症,早期可无症状,仅在X线健康检查时发现。晚期主要是严重感染、转移和压迫症状以及恶病质等。中心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型肺癌出现症状较晚。
1、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癌肿刺激支气管粘膜引起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泡沫粘液痰,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狭窄,咳嗽加重,且多为持续性的,呈高音调金属音,是一种特征性的阻塞性咳嗽。支气管壁狭窄、远端有肺部继发性感染时,痰量增加,呈粘液性脓痰。
2、咯血和血痰:咯血也是肺癌的首发症状之一,其发生率虽低于咳嗽,但诊断意义较咳嗽更为重要。其特征为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往往血多于痰,色泽较鲜,有时持续不易控制。癌肿侵蚀血管时可引起大咯血。血痰常来自肿瘤区,混有大量癌细胞,痰细胞学检出率很高。
3、胸痛: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易产生不规则的钝痛,肋骨、脊柱受侵犯时也可有持续性胸痛及定点压痛。肿瘤压迫肋间神经则胸痛部位在该神经走行区域。纵隔淋巴结受累可出现胸骨后深部疼痛,癌肿靠近膈肌可出现心窝部疼痛。通常胸痛在未分化癌的患者出现较早,而鳞癌出现较迟,这是由于未分化癌早期就有纵隔淋巴结转移所致。
4、发热:因肺癌而致的发热有两种。一种是由于支气管阻塞或管壁压迫后引起的炎性发热;另一种是所谓“癌性热”。是肿瘤坏死所产生的毒素引起的癌性发热,常在后期有广泛转移后出现。
5、胸闷、气急:支气管狭窄、阻塞引起气急,转移见于中心型肺癌。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使呼吸面积减少,并影响弥散功能,气急进行性加重,并伴有紫绀。癌并发胸腔积液、癌性淋巴管炎及以肿瘤压迫隔神经发生隔肌麻痹,也可引起气急。晚期肺癌则因病变广泛或因转移性淋巴结压迫气管、隆突等造成气急、甚至窒息。
6、消瘦及恶病质:晚期患者由于感染、疼痛等所致的食欲减退,肿瘤毒素引起的消耗等皆可引起消瘦,并逐渐发展为恶病质。
7、肿瘤压迫或侵犯引起的症状:肿瘤本身或肿大的淋巴结可压迫邻近器官,产生不同的症状。如压迫喉返神经引起声音嘶哑;压迫食管引起吞咽困难;压迫上腔静脉时引起头面部和前胸部瘀血、静脉曲张和水肿等。
8、肿瘤转移引起的症状:
1)淋巴结转移:肺癌可转移到身体任何部位的淋巴结,最常见为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2)腹部转移:最常见的有肺癌肝转移、肺癌胰腺转移、肺癌胃肠道转移、肺癌肾上腺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3)骨转移:小细胞肺癌易有脊柱转移,大多数为溶骨性病变,少数为成骨性病变。
(三)中医学对肺癌的辩证论治
祖国医学认为,肺癌属于“肺积”、“咳嗽”、“胸痛”等的范畴。多由于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气滞血瘀,瘀血与宿瘀结聚而为癌肿,癌块形成则伤津耗气,而见虚实错杂之证。
肺癌在临床时,辨证上依据不同的症状可分为:阴虚毒热、气血瘀滞、痰湿蕴肺、气阴两虚、肺肾两虚等类型。
1、阴虚毒热
症状:咳嗽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不止,胸痛,心烦失眠,低热盗汗,或热势壮盛,久稽不退,口渴,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或数大。
治法:滋阴养肺,化瘀消癌。
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百合、芍药、山药、北沙参、元参、藕节、茜草、芦根,当归、丹参,赤芍、杏仁,肃肺去癌散。
2、气血瘀滞
症状: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有定处,如锥如刺,或痰血暗红,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斑,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活血散瘀,化瘀消癌。
药用:瓜蒌、薤白、枳实、厚朴,陈皮、桔梗,甘草,射干、党参、百合、山药、北沙参、当归、丹参,赤芍、杏仁、桃仁、红花、肃肺去癌散。
3、痰湿蕴肺
症状:咳嗽,咯痰,气憋,痰质稠粘,痰白或黄白相兼,胸闷胸痛,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滑。
治法:行气祛痰,健脾燥湿、化瘀消癌。
药用:瓜蒌、薤白、法半夏、茯苓、厚朴,陈皮、桔梗,贝母、甘草、北沙参、当归、丹参、杏仁、白术、莲子、肃肺去癌散。
4、气阴两虚
症状:咳嗽痰少,或痰稀而粘,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恍白,形瘦恶风,自汗或盗汗,口干少饮,舌质红或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化瘀消癌。
药用:党参、麦冬、五味子、桂枝、麻黄、白芍、法半夏、茯苓、干姜,细辛、陈皮、甘草、紫苑、款冬花、当归、白术、防风、黄芪,肃肺去癌散。
5、肺肾两虚
症状: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咯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肺癌晚期,患病日久,精气亏乏,肺肾摄纳失常,气不归原,津凝为痰。
治法补肺益肾、化瘀消癌。
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熟地、山萸肉、胡桃肉、山药、茯苓、丹皮、甘草、半夏、陈皮、当归、白术、肃肺去癌散。
(四)肺癌患者的饮食调理
早中期的肺癌病人,其消化系统功能是健全的,在临床诊断后,应抓紧时间给机体补充营养,以提高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防止或延缓恶液质的出现。所以早中期肺癌病人在消化吸收能力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快可能补充各种营养素,如优质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无机盐和多种维生素。
针对肺癌病人咳嗽、咳血等症状,祖国医学有许多养阴润肺和止咳止血、收敛的药方和食疗方,例如有养阴润肺功有和食物有杏仁海蜇、百合、荸荠等,而莲藕、莲子、柿子、鸭梨、山药、百合、白木耳等都有止咳、收敛止血的作用。根据民间的验方,肺癌病人还可以吃蛤蚧、龟板膏、龟肉、糯米等滋阴补养的食品。
同消化道肿瘤比较,肺癌病人的饮食应是比较好解决的。除上述中医中药的滋补食品外,肺癌病人宜选用牛奶、鸡蛋、瘦肉、动物肝脏、豆制品、新鲜的蔬菜水果等等。可以尽量增加病人的进食量和进食次数。要注意:肺癌病人应忌海鲜腥味油腻食物,禁忌辛辣和烟、酒等刺激性食物。
(五)五年生存是个“坎儿”
癌症的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经过或未经过治疗的病人都有可能在几个月内就转移或死亡。但也有个别恶性肿瘤不一样,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另一方面,临床上根据长期随访和观察,大量的临床调查资料显示,恶性肿瘤通过各种治疗,三年内存活相对较多些。按一般来说五年之内癌瘤仍有可能复发和转移,一旦存活期超过五年之后的病人,转移或复发的概率就相对较少,其发病率接近正常人群,所以说五年生存是个“坎儿”。
(六)中医整体观与生存质量评价
生存质量评价是新的医学模式提出的一个新的健康评价指标。国际抗癌联盟(UICC)对其内涵的表述有三方面:即躯体功能,主观感受和自觉症状。生存质量的提出是人类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包括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评价任何一种治疗癌症的潜在功效最有意义的指标,就是存活率和生存质量。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机理,更倾向于患者的脏腑功能的调节和人体阴阳平衡的调理,更注重于机体免疫功能的调控作用和身体内环境的改善。
(七)关爱生命健康多留一分正气
早期患者有手术机会的一般都会选择手术切除治疗,但是恶性肿瘤手术根本无法全部彻底地清除癌细胞,因此,术后都进行放化疗。这样在经过六个疗程的化疗或数十个光的放疗下来,多数患者早已奄奄一息。而此时大多主持放化疗的医生都会建议患者,你先去找个中医大夫,吃点中药,把身体恢复一下,胃口调理一下,然后接着再进行放化疗。
客观地看,如果患者的病情在早期,有手术机会,那么手术切除也不失为一种临床可取的治疗措施。而可怕的是手术之后的放化疗,他们错误的将癌症这种疾病与人体的整体完全分离开来,结果是放疗、化疗只考虑杀死癌细胞,而忘记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杀死了大量的正常细胞,破坏了人体的免疫功能。这是由于长期以来,“一旦成为癌细胞,永远就是癌细胞”的观念一直统治着肿瘤学领域,也就是在这种“恶性肿瘤是不可逆转的”错误思想指导下,恶性肿瘤的治疗如果不用手术切除,就必须化学药物或放射线将其杀死,其这样治疗结果是人与癌细胞同归于尽。
癌症与其他常见病在病因病机上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病因方面是“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病机方面包括正邪盛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因此肿瘤治疗要应该坚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从预防入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中晚期的患者要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预防和减少癌症的扩散转移入手。同时临床上要治病求本,以恢复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津液为主,要分清主次缓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在扶正祛邪方面,要用扶正以祛邪,祛邪以扶正,即“正足邪自去,邪去正自安”。癌症患者整体为正虚,局部属邪实,要重视整体,正确处理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虚与邪实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调理好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具体到某个患者要因人制宜,不可教条照搬,这样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无论如何变化,万变不离其宗。治疗疾病不能忘记人体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这一条是永远不变的真理。离开人体的正气谈治癌,是无稽之谈!离开胃气谈生存,是奇谈怪论!
我们的古人司马迁说得非常好:“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我们为什么非要等到亡羊而后补牢,为什么不在癌症患者的正气未伤之前,给予其更多更好的中医治疗,使其免遭放化疗的痛苦?为什么多给他们留一分正气,给他们生存的希望,让他们走出放化疗的阴影,去迎接生命的曙光!
参考文献:
[1]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许济群.方剂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李佩文.中西医临床肿瘤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明·张景岳.景岳全书[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科学技术出版社,。
联系
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