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顽固性疾病,慢性咽炎的详解及治疗
顽固性疾病,慢性咽炎的详解及治疗
概述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炎症的一部分。本病为常见病,多发于成年人。在城镇居民中,其发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占耳鼻咽喉科疾病的2%~5%;农村的发病率较低,分别为5.5%及2.2%。其病程很长,症状顽固,病因复杂,有时难于确定,短期治疗,难见显效,不易治愈。
相关解剖咽的形态结构
咽是消化管上端扩大的部分,呈上宽下窄,前后扁平的漏斗状。上端起于颅底,下端约在第6颈椎下缘或环状软骨的高度连于食管。咽的前壁不完整,自上向下有通向鼻腔、口腔和喉腔的开口;后壁借疏松结缔组织连于椎前筋膜,构成咽后间隙,这种疏松的连结形式,有利于咽壁肌的活动,相反,也成为炎症扩散、蔓延的基础。咽的两侧与茎突和起于茎突的肌肉,颈内动、静脉及迷走神经等相邻。
咽腔是呼吸道中连系鼻腔与喉腔之间的要道,也是消化管从口腔到食管之间的必经之路,因此,咽腔乃是呼吸道与消化管相交的一段管腔。咽腔的顶壁呈拱状,称咽宫,其基底附着于蝶骨体、枕骨基底部和颧骨岩部。咽腔的前壁因借助鼻后孔、咽峡及喉口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故按其对应关系又将咽腔分成3段,最上段为鼻部又称鼻咽部;中间段为口部,又称口咽部;下段为喉部又称喉咽部。咽腔全长约12cm,其中鼻部最宽,近颅底处可达3.5cm,喉部与食管相移行处最窄,仅1.5cm(图2-14-11)。
?
咽壁由粘膜、纤维膜、肌层和外膜组成。其粘膜无粘膜肌,由厚而致密的弹力纤维代替,向下在咽与食管连接处,弹力纤维比较薄,接近消化管的一般结构。
咽的筋膜和筋膜间隙
咽筋膜是颈部内脏筋膜的一部分,主要被覆在咽缩肌的背面及外侧面,并向腹侧延伸至颊肌表面,故又称颊咽筋膜,其中覆盖咽壁的部分,为颊咽筋膜咽部。内脏筋膜由咽部向上附着于颅底外面,向外侧及腹侧附着于下颌骨、舌骨、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向下则包绕于食管、气管和甲状腺周围,形成颈筋膜的气管前层。在内脏筋膜周围,由疏松结缔组织填充形成一功能性的间隙,称为咽周间隙,该间隙按照部位分为咽后间隙和咽外侧间隙。
咽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一)咽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到咽的动脉来源较多,主要有咽升动脉、腭升动脉、腭降动脉及翼管动脉等,各条动脉向咽壁发出分支,并在咽壁内反复分支,最后在肌层和粘膜上皮下层分别形成毛细血管网。该毛细血管网通过大量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微静脉等逐级汇合,最后在咽后壁外膜内互相吻合成咽静脉丛,该丛一部分汇入翼丛;另一部分注入椎静脉丛;尚有部分血管汇成咽静脉,注入颈内静脉。
咽壁的淋巴管直接注入颈深淋巴结或通过咽后淋巴结间接注入颈深淋巴结。
(二)咽的神经分布由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咽支以及交感神经分支等,在咽侧壁和咽中缩肌内组成咽神经丛。另有三叉神经小支,也分布于咽壁。
病因病理病因(一)局部因素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以致转为慢性。②患有各种慢性鼻病,因鼻塞而长期张口呼吸及鼻涕后流,经常刺激咽部;或受慢性扁桃体炎及口腔牙病等的影响,也可引起本病。③外来刺激因素如烟酒过度,常食辛辣食物,以及粉尘、化学气体的刺激,都可引起本病。
(二)全身因素各种慢性病,如贫血、便秘、消化不良、心脏病等可因血循环障碍导致咽部淤血而继发本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肾脏病、肝硬变等也有引发本病的倾向。
(三)职业因素教师、演员等职业性用嗓工作者,因长期多语言和演唱可刺激咽部,引起慢性充血而致病。
病理一般分为3种类型:
(一)慢性单纯性咽炎咽部粘膜层慢性充血,小血管扩张、粘膜下层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粘液腺肥大,粘液性分泌物增多,血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
(二)慢性肥厚性咽炎咽部粘膜充血肥厚,粘膜下有广泛的结缔组织及淋巴组织增生,甚至侵及咽肌。淋巴组织围绕粘液腺增生,在咽后壁形成颗粒状隆起,粘液腺管口可被淋巴组织压迫,致发生感染,使颗粒状的淋巴滤泡肿胀。粘液腺管内含有炎性分泌物,形成囊状白点,位于淋巴滤泡的顶部,如破裂外溢,则为黄白色分泌物。咽侧索淋巴组织增生,于咽腭弓之后现一隆起皱襞。
(三)萎缩性咽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萎缩变薄,上皮细胞退化变性,腺体和杯状细胞退化萎缩,分泌减少,分泌物变稠厚,咽后壁有痂皮附着。严重者咽腱膜及肌肉亦可受累。
以上是现代医学对该病的认识,经针刀医学研究,认为人体局部电流量增加或减少及咽喉部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颈椎移位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第一位因素,否则外界理化刺激及体内各种慢性病不致于长期致病。
临床表现症状
咽部可有各种不适感觉,如灼热、干燥、微痛、异物感、痰粘感,习以咳嗽清除分泌物,常在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有作呕不适。通过咳嗽,清除出稠厚的分泌物后症状缓解。上述症状因人而异,轻重不一,一般全身症状多不明显。
体征
以局部体征显著。
(一)慢性单纯性咽炎检查时,咽部反射亢进,易引起恶心,咽粘膜弥漫性充血,色暗红,咽后壁有散在的淋巴滤泡增生,其周围有扩张的血管网,且常附有少量粘稠分泌物。
(二)慢性肥厚性咽炎咽粘膜增厚,弥漫充血,色深红,小血管扩张,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充血、肿胀隆起呈点状分布或相互融合成块状,间可见1~2个淋巴滤泡顶部有黄白色小点,严重者两侧咽侧索、咽腭弓等处有充血肥厚(实际就是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的增生)。
(三)萎缩性咽炎检查时咽部感觉及反射减退,可见咽粘膜菲薄,干燥;萎缩较重者,粘膜薄如发光的蜡纸,咽部吞咽运动时粘膜出现皱纹,咽后壁隐约可见颈椎体轮廓;萎缩更重者,粘膜表面常附有片状深灰色或棕褐色干痂(实际就是咽部软组织损伤后的变性挛缩)。
诊断依据根据本病慢性发作,病程长,咽部有干、痒、隐痛、异物感等症状,检查有咽粘膜慢性充血,肥厚,淋巴滤泡肿大,或咽粘膜萎缩变薄等局部体征,诊断一般不难。但慢性咽炎有时仅为一继发病变,或与慢性咽炎相似的症状,常是许多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故须详问病史,重视对鼻腔、鼻窦、喉腔、下呼吸道,消化道以及全身疾病的检查,找出病源,以便进行去因治疗。本病尤其注意与咽部梅毒、麻风、结核、狼疮、肿瘤、咽神经官能症、食道癌、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颈症候群、茎突过长症等进行鉴别。
治疗依据的理论根据对病因病理的分析可知,用针刀来调节电生理线路的电流量,治疗局部的慢性软组织损伤,纠正骨关节移位,可使其恢复正常。消除根本病因,是治愈该病的根本出路。
治疗针刀治疗(一)根据颈椎X线片,了解第1颈椎有无关节移位,如有移位,在枕骨大孔后侧边缘将寰枕筋膜切开2~3刀,另在第2颈椎棘突上、下及左、右旁开1.5cm处,定6个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平行,刺入0.3~0.5cm,将枢椎上、下关节囊切开1~2刀,注意防止损伤血管和神经。
(二)如在第1、2、3颈椎脊柱区带反应区,找到阳性压痛点、条索、结节者,在此处进针刀,松解、切开、剥离,速度应慢。
(三)在患者不说话的情况下,在喉结两侧部斜向上方,刀口线和人体纵轴呈45°刺入,1寸深左右,进针刀时特别注意加压分离,把神经和血管都挤压在两侧方可刺入,刺入后纵行剥离和横行剥离,幅度要小,刀口线运动范围不超过0.3mm。手法治疗如属于第1种情况,针刀治疗过后,用拔伸法,让颈部后伸,对支气管咽喉部进行牵拉;如属于第2种情况,无须手法治疗;第3种情况,在出针刀点上,用拇指揉按3分钟。药物治疗桔梗10g天花粉10g黄芩10g桃仁10g
红花10g赤芍10g银花藤20g地丁10g
生甘草6g法半夏10g
水煎服,1日1剂,分2次服。
康复治疗白花蛇舌草6g、麦冬5g、胖大海2枚、乌梅3枚,泡水代茶饮。
护理1.清淡饮食,少进辛辣,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2.保持居室湿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