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经脉知识人体最重要的膀胱经
经脉知识人体最重要的膀胱经
点击上方“拍打拉筋辟谷自愈疗法”,
开启自觉,自省,自悟,自愈的人生。
经络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侧睛明穴,上额交头顶百会穴;有分支从头顶至耳上角;其直行的,从头顶入络脑,还出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体腔络肾,属膀胱;另有分支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腘委中穴;还有分支从膊内左右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侧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趾外侧至阴穴。本经气血流注时间为申时,即下午15~17点之间,腧穴共67个,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的病症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症等。
足太阳膀胱经穴歌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目内红肉藏。
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半寸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外。
大杼背部第二行,风门肺俞厥阴四。心俞督俞膈俞强,肝胆脾胃俱挨次。
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自从大杼至白环。
各各节外寸半长,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踝当,会阳阴尾骨外取。
附分侠脊第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九,阳纲意舍仍胃仓。
肓门志室胞肓续,二十椎下秩边场。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到委阳。
委中合阳承筋是,承山飞扬踝附阳。昆仑仆参连申脉,金门京骨束骨忙。
通谷至阴小指旁,气血流经申时忙。
州都之官:膀胱
《黄帝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出焉,气化则能出焉。意思是说膀胱中的水要气化才能够形成人体的津液。至于如何气化,在此稍加解释。
首先,中医认为膀胱中水有两个来源,一个是通过输尿管从肾脏流进来,这是西方解剖医学也知道的;另一个是通过三焦油网从膀胱“上口”渗透进来。像过去杀猪时,我们可以看到在猪膀胱周围有很多的油网,这就是水渗透进出的通道。然后进入膀胱的水需要靠小肠的热来气化。因为膀胱的后面是小肠,且小肠五行属火,膀胱属水。进入膀胱的水还有好的营养,所以身体会再次气化(第一次气化在肾中),第二次气化以后的水就顺着三焦油网再进入肝脏,帮助肝脏的代谢,即水生木之象。
所以在正常的情况下,水经过气化后膀胱会膨胀,正常人有毫升的量。当水在膀胱里面累积时,由于膀胱是紧贴着小肠,这些水就被气化,使整个尿液是全部顶在膀胱的上面,所以膀胱就像是热气球往上升的状态。因此我们人虽带着很多水,但却不重,正常人不感觉到膀胱很重。等到达毫升以上,就会感到胀,就会去小便。并且小便的时候,因为里面有蒸气,蒸气产生压力,压力产生速度,所以我们可以很强的把尿排出去。等尿排出去以后,膀胱又自然收缩回去。
明白了上面的过程,当有小便清白、尿不尽、滴滴答答等症状,乃至腹冷、痛经、大便不成形、腹泻等等时,都表面是小肠的热不够了。而且水生万物,寒水累积在体内容易滋生细菌、病毒、肿瘤、癌细胞等。所以当我们发现自身有此问题时,可以通过艾灸关元穴、中极穴、命门穴、八髎穴等穴位补充小肠、膀胱、肾等能量。
膀胱经要穴
1、睛明穴与攒竹穴
睛明穴,如图,在面部,目内眦角上方凹陷处。睛明穴,顾名思义,就是眼睛视力不好、视力模糊、青光眼、白内障,都可以在睛明穴上治疗,为近取穴。
攒竹穴,如图,正在眉头,压有一骨缝处。攒竹穴,最常用的是放血治疗,配合丝竹空穴、瞳子髎穴、耳尖等放血常用治疗视力问题,也是近取穴。此外还有就是攒竹穴透鱼腰,同样是治疗眼睛问题。
2、天柱穴
天柱穴,如图,在项部,脑两个大筋跟后脑骨交接的外侧处。天柱穴名意为头是天,脖子为柱子,若果病人头弯向一边,即天柱倾命在旦夕。天柱是近取穴,后项强痛也可以下天柱穴。此外,天柱穴外开一寸的骨缝边有一个奇穴,贴在骨边属于经外奇穴,专治失眠,穴名安眠。注意不要揉到天柱,小心越揉精神越好,因为膀胱经气会旺。
3、大柕穴
大柕穴,如图,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杼穴是骨之会,《难经》《灵枢》都说骨病治此。在临床上看骨头是否有病,可以在大柕穴按压,如有压痛即骨有问题。比如有人脚突然扭到,大柕穴有压痛说明骨头裂掉,没有感觉就是骨头没有裂。治疗也一样,在大柕穴下针或者艾灸都可以使骨头恢复得很快。这是骨病治此。
4、风门穴
风门穴,如图,在背部,第二胸推棘突下,旁开1.5寸。脑后的穴道很多用风来定名,比如风府、风池、风门等等,所以伤风感冒大部分都有项强的症状。有一种病,背上常常长很多脓块,医书上叫痈,有的身上四肢都长。风门穴是很好的治疗的穴道,因为中医认为是风引起的。
5、膀胱经一道二道的穴位
如图,从大柕穴到白环俞穴是膀胱经一道穴位,其中肺俞穴等十二俞穴都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的俞穴,与脏腑有密切关系。通过刺激这些俞穴可以直接调整脏腑的阴阳平衡,治疗脏腑的问题以及脊背腰的问题。所以都是很重要的穴位,在体验营也都会拍打脊椎并带到膀胱经一道的穴位。至于附分穴到秩边穴的膀胱经二道上穴位,都是辅助加强膀胱经一道的俞穴效果。
其中有几点要注意,一个是膈俞穴乃是血之会,而且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所以血病都在此穴治疗,比如贫血、瘀血、出血、血癌等等都可以。一个是八髎穴,统治一切腰痛,乃至妇科、男科等问题,此外据生物学家研究发现此处可以分泌干细胞。还有膏肓穴,中医中称其无所不疗,针灸皆可。最后就是腰部的穴位都是近取穴,对腰腿、妇科、男科、生殖泌尿、痔疮、大便带血等都有效果。
6、承扶穴
扶承穴,如图,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扶承穴是近取穴,像对坐骨神经痛、久年痔疮、臀肿、小便不利等效果非常好。承扶穴下针时是用三寸针,一针透进去,一针就到骨头上面。注意深针才有效果,因为这里肉很多,扎太浅就没效。所以拍打屁股时建议大家最好用具,这样力度才能够进去。
7、浮郄穴与委阳穴
浮郄穴,如图,在委阳穴上一寸处,常常用在治疗腘窝部疼痛、麻木或挛急等。
委阳穴,如图,在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委阳穴是膀胱经的别络,不是正络,而且三焦合入于委阳穴。所以像淋巴肿大,腋下肿大等可以在委阳上下针。
8、委中穴
委中穴,如图,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委中穴是非常有名的大穴。首先委中穴是膀胱经的合穴,属土,因为井穴是其母穴,根据补井当补合,所以膀胱经虚症在委中穴治疗。其次,委中穴是下半身有名的解毒大穴,上半身是大肠经的曲池穴,所以皮肤问题一定会用到这两个穴位。而且委中穴又名血郄,血的郄穴,所以当血里面有毒,通通可以在委中放掉。所以委中放血非常有名。还有腘窝为八虚之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通过针灸委中穴对于肾也很好。最后,中医有“腰背委中求”,所以腰背有痛(主要是两侧的腰背痛)或有病的时候,都可以下委中穴。
9、承筋穴
承筋穴,如图,在委中和承山的正中间。承筋穴对于抽筋、脚不能动,痉挛等都通通都有效果,乃至于霍乱抽筋可以用。
10、承山穴
承山穴,如图,在小腿后面,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承山穴用的地方非常多,像脚常常抽筋,痔疮大量出血时针承山或灸孔最都有止血的效果。还是伤科的大穴,比如摔倒撞到尾椎骨很痛时在承山穴可以看到青筋,立即承山放血当场就好。至于其它如脚后跟痛、脚无力、抽筋通通可以治,注意承山穴下针一定要透到骨头上。此外委中和承山常常并用在中风上面。腰背委中求,所以委中一下去,腰背力量就加强了。下承山可让脚有力,因为中风的人脚没有力,下承山穴,脚就会有力。
11、飞扬穴
飞扬穴,如图,在承山穴下一寸,再外开一寸,两个肌肉中间。飞扬穴是膀胱络穴。顾名思义,飞扬针下去,脚就像飞毛腿一样,所以对脚无力、风湿性关节炎、痔疮等问题效果很好。如果配上足三里、承山等效果更好,这三个都是让脚有力的穴道。注意:如果手受伤,没关系,手受伤不能动,没关系,但脚受伤不能动,要赶快让它好,一旦坐上轮椅就完了,所以脚受伤要让它赶快好。这是一个病理,也是基本常识。
12、昆仑穴
昆仑穴,如图,在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中间的凹陷处。昆仑穴是膀胱经的经穴,属火,是专门治疗项背痛很有名的穴道。注意孕妇不能下针,下针会落胎。所以平常用在生完小孩,胎盘没有下来。
13、仆参穴
仆参穴,如图,昆仑直下到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仆参穴主治脚后跟痛。一般中医的观念里面认为,脚后跟的问题是肾脏在管,而脚踝裸会水肿大部分是心脏的问题,但若是全部下半身水肿是肾脏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下仆参穴。
14、申脉穴
申脉穴,如图,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约五分凹陷处。申脉穴主管阳跷脉,可以治疗阳跷脉的问题。比如,有人不能转弯,或停不下来要往前冲,或走两步退三步,这都是阴阳的不平衡。问题在阳跷脉和阴跷脉上,因为往外转是阳跷脉管,往内转是阴跷脉,就可以在申脉穴和照海穴治疗。此外发痫病的时候,灸阳跷脉,即申脉穴效果很好。白天发痫病,灸阳跷脉,就是灸申脉;夜发就灸阴跷脉,就是灸照海穴;昼夜都发,两个学位都灸。
15、金门穴与京骨穴
如图,在脚外侧有个凸大骨,凸骨的前面就是金门穴,凸骨的后面是京骨穴。金门穴是膀胱经的郄穴,主治的症状是身站,不能久立等,而且还有止痛,消炎,镇痛的效果。
京骨穴是膀胱经的原穴,虚症、实症通通可以治疗,平补平泻都可以。因为越靠脚旁边,穴道的力量越强,所以强烈膀胱经的头痛,京骨穴也可以治疗。
16、束骨穴
束骨穴,如图,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束骨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俞穴,属木,子穴,专治膀胱经的实症。
17、通谷穴
通谷穴,如图,在足外侧,足小趾本节(第五跖趾关节)的前方,赤白肉际处。通谷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荣穴,属水,本穴。因为金生水,所以对于肺经和大肠经的实症也可以用。此外,当五脏气乱的时候,脉会乱跳,情绪不稳定、呼吸很短,我们针下天柱、大杼,如果不行的话,就深取通谷、束骨,针刺到骨边。
18、至阴穴
至阴穴,如图,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至阴穴为足太阳膀胱经的井穴,属金,为母穴,主治膀胱经的虚症。因为“补井当补合,泻井当泻荣”,所以针对膀胱经虚症在委中穴做补。此外,至阴穴治疗胎位不正奇效。
膀胱经,是从头循项背腰腿一直到脚的人体最长最大的经脉,也是拥有腧穴最多的一条经脉,还是人体最重要的一条经络。它不仅与身体的免疫抵抗力有直接的关联,还是人体最大的排毒系统。所以保持膀胱经的畅通至关重要,建议大家定期可以疏通腿后侧的膀胱经以及后背膀胱一道等穴位。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开启觉知的生活
爱自己,
爱家人,
我在这里
与您相约。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课程吧!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北京专治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