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张涤生自传我这一辈子五

张涤生自传我这一辈子五



张涤生自传五、人生道路上几座历程碑我这一辈子

在我过去90年的生活旅程上,特别是在60以后的几个“台阶”上,我曾先后闯过了几个关隘,克服了困难,又是一次机遇,让国内外整形外科专业水平又登上了一个险峰,使我国整形外科站上了国际同行的平台,重起重生下记载着几件我在整形外科领域中所作的第一例国人或国外受术过程,它们融合了我的一些创造性成就和开拓创新,无私奉献,敢提重任的精神。其意义不只局限在手术本身,它代表着医学领域有关学科的进展和突破,甚至预示着某个新学科的开端。

1、抢救邱财康

事情发生在年一个炎热的午后,当时正直大跃进和全国大炼钢铁。上海第三钢铁厂炼钢车间发生了钢水外溢事故,把一名邱财康的优秀工人烧得遍体焦黑,面目全非。邱财康师医院(医院)外科急诊室。值班医生测算烧伤面积达90%,其中Ⅲ度烧伤占23%,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烧伤。据当时的国外文献记载,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病人从来没有被救活过。医院组织有关专家组成抢救小组,投入全力抢救。通过抗休克、抗感染和植皮三个关键阶段,战胜了多次铜绿假单胞菌败血症的危险侵袭,终于把邱师傅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开创了中外烧伤治疗史上新的纪录。我也作为其中一名成员,连续3个多月日以继夜地奋战拼搏,付出了许多汗水和辛勤劳动。邱财康的治疗尚未结束,各地因大炼钢铁而烧伤的病人纷纷向上海求援。这样我们这个烧伤病区分成几个抢救小组,在~年中,分赴大江南北,深入矿区,传经送宝,协助抢救,获得了宝贵经验,救治了面积更大的烧伤病员。从此我国烧伤治疗水平一下子登上国际最高水平,得到国际上同行的承认和赞扬,迄今仍居国际前列。在此之后,全国各地的大量晚期烧伤瘢痕挛缩,以及各种烧伤畸形病人,纷至沓来,医院整形外科来诊治,以恢复功能和外貌。这些病例促进了整形外科的发展和提高,为我国整形外科专业的建立打下了坚实基础。

2、巧摘“巨瘤”

年秋,河南省遭受特大洪水涝灾害,全国发动各界救灾支援。一支来自上海的医疗队来到偃城县某村,偶然发现了一名背臀部长了一个巨大肿瘤的王姓农妇,奄奄一息地卧床不起,这位29岁的青年妇女,自幼开始就在背部长有一块黑色包块,近10年来逐年增大,结婚生儿后发展更快,已从背部长到臀部,两侧向前方伸展,犹如两条巨蛇缠绕到前腹部。近两年来肿瘤部分破溃出血流脓,恶臭难闻,整天俯卧在床上,不能动弹,加上营养不良,全身衰弱,当地医生无法治疗,家人已为她准备棺木寿衣,随时送葬。当医疗队发现后,认为病人情况虽属严重,但并非癌症,如去上海第九医疗诊治,也许还有一线生存希望。在有关各方协助下,这名病妇终医院。我检查了病人,认为是患了巨大的良性神经纤维瘤,依据医院的条件,还是有可能把肿瘤切除的,最后决定把她收入病房。当时正是文革期间,医院工作,对我们知识分子,特别是我这名刚被宣布“解放”的老知识分子来说,这样做确实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的。

病人住院后进行详细体格检查,情况不太好:肝功能不正常、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低热、局部肿瘤溃烂化脓,一时没有条件接受手术,须进行调理治疗。随即进行了输液、补液、高蛋白饮食、抗生素注射等积极措施。这样经过1个月的调整,全身情况有极大好转,病人可以起坐,面色红润,体重增加,各项检验指标正常。我们就开始各项术前准备。当时有四个问题待研究解决:第一是神经纤维瘤血供丰富、手术中出血很多,应有足够输血准备;第二是瘤体太大,非常深重,手术中一不小心,连病人也可能从手术台上翻滚下来;第三是肿瘤切除后,背臀部创面很大,需要植皮,但病人骨瘦如柴,无处可以供应植皮片;第四是病人体质很差,手术危险性很多,手术时间也会很长,有可能随时出现危机生命的变化,风险很大。全科同志凭着做医生的崇高责任感,认真讨论研究,针对上述四个困难,制定了手术方案:①准备足够的输血量(15ml,相当2~3倍正常人的总血量;②在手术台上方设计一个滑轮,把肿瘤吊起,可起到固定和减少出血,防止滑脱的作用;③由于是良性肿瘤,可以大胆创新地把肿瘤表面的皮肤切割下来作为植皮来源;④充分做好各项术前、术中准备,防止和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意外,力求万无一失,力克风险。

经过连续8h的努力,手术终于顺利结束,术中给病人输血ml,在瘤体上采皮和植皮cm2。术后杆皮全部成活,创口全部愈合。经过1个多月的休养,这位来自灾区的病人终于治愈了院回到家中。1年后,好带来信息说又养了一胖娃娃。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外也未见同类报道)切除一个重达32.5kg(未计已流失的血液在内)巨瘤的故事。

3、“卷筒技术”造阴茎,显微外科创新篇

年冬,在沈阳到上海的列车上,医院的高学书教授在聊天,讲座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再造阴茎的手术。我们刚在沈阳参加一个应用前臀皮瓣移植的学术讨论会。会上沈阳杨果凡医生报告他利用两个前臀上的皮瓣并合成预制的阴茎,一个作为尿道,另一个作为阴茎体部,手术得到成功。我得到了很大启发,但认为要牲病人左右前臀的皮瓣组织,损失未免太大,并且新造阴茎过于粗大,外形不佳,手术较复杂。经过彻夜思考,我终于得出一个新的手术方案,只要利用病人一侧的前臀组织,分成大小二部分,小的反卷形成尿道,大的则卷拢包绕尿道缝成阴茎体部。此外,还在中间同时插植一条病人自己的肋软骨。最后把这只预制成的阴茎通过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动静脉,移植到病人缺损的阴茎要部,就可以一次完成阴茎再造手术。在列车上我把这个手术方案和高教授谈了,并征求他的意见,他与以肯定,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年3月,一名谢姓工人,26岁,医院找我。他在一次工伤中阴茎被机器撕断,幸两个睾丸未受损伤,要求再造阴茎。住院后不久,我在征得病人同意后,采用新设计的手术方案一次性地再造了他失去的阴茎。手术完全按照原设想顺利进行,获得成功。这成为世界上第一例第一期再造阴茎手术。在过去进行阴茎再造手术时,都是病人下腹部或大腿上预先做好两条皮管,经过3~5次手术,形成尿道和阴茎体和移植软骨,逐渐移植到阴茎根部,整个手术至少历程半年或1年以上。这对病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消息传开,轰动了全世界,各国报刊纷纷刊出了新闻。在国际学术界也引起重视和赞誉,称之谓“中国卷筒技术”或“张氏阴茎再造术”。迄今我院共完成了余例这种手术,其中有3名病员来自国外。更可喜的是,在我们年随访一组26名病例中,手术后的病人不但排尿通畅,外形很好,而且夫妻性生活满意。其中有7位病员已生育了可爱的孩子。年以后,我先后在不少国际会议上作学术报告,得到高度评价和欢迎,并在专业刊物上发表,并在几本国外编著的著作上撰写了专章。

4、肠管搬家代食管

年,常州某一厂一位车间主任在文革中受到冲击,愤而喝了一杯浓盐酸,经发觉抢救后,虽无生命危险,但已把食管上段粘膜给烧坏了,造成疤痕挛缩,不能经口进食,连喝水也有困难。年,在做了空肠代食管手术,结果失败。年进行了半侧结肠代食管受术,又失败了。年,做了第三次胸部皮肤重建食管手术,又遭失败。连续三次手术失败,使他心灰意冷,几乎又失去生活勇气。年秋。他来到我院求治。这时正值我们在开展各项显微外科手术。我翻阅文献,国外有位苏联医生在年曾把病人一段小肠(空肠)通过血管吻合移植治疗颈段食管狭窄,重建食管成功,但此法后来并没有得到重视和推广。我们反复研究病人的病情,他已作过多种修补手术,都以失败告终。目前唯一的治疗方法也只有这个肠断游离移植的方法了。病人目前的进食口是在胸骨前偏右的皮肤上,与咽喉部约有20厘米的距离。如果采取一段小肠来移植到他的颈胸部位,一端和喉咙部吻接,另一端埋植在胸前造瘘口皮下,再把肠子的血管,通过显微外科技术和颈部小血管吻合,就可以重建食管,恢复病人的吞咽功能。病人接受了我们这个手术方案。我们按照事先周密设计的手术步骤,终于把一段长为20厘米的小肠移植到病人的颈部和上胸部皮下。肠子的上端和咽腔残口作缝合,下口则放置在胸前造瘘口附近的皮肤下。手术后,移植的小肠成活良好,可以在颈部皮下见到肠蠕动波。第一次手术后6周,进行第二次手术,将肠腔下口和胸前造瘘口作吻接。第九天进食物略有咳呛,以后不断改善,术后9周完全恢复正常饮食后治愈出辽。这就是我国第一例肠断移植再造食管的经过。

5、改头换面换新颜

年冬,在风雪弥漫的北国边城佳木斯,一对年轻夫妇生下了一个面容丑陋的女婴,取名为金凤,她的眼睛像金鱼一样长在两侧近耳朵部位,鼻子一分为二。爸爸妈妈见此情景,相对无言,泪珠滚滚,也吓坏了左邻右舍。几周后,他们决心丢弃这个患有先天性严重颅面畸形的婴儿,谁料好心人却把她捡了回来,送还了家。这样反复几次,她爸妈终于决心不再放弃小金凤,要把她抚养长大,再设法寻医。年10月,金凤6岁,终于千里迢迢来到我院求治。

经过我初步检查后,认为金凤小姑娘患的是先天性眶距增宽症。这种病症我过去曾见到几全,但都没有这么严重,故只为他们作了一些小修小补的手术,畸形改善不太显著。小金凤的情况特别严重,又眼内角相距兑有6.5cm之多。我查阅了当时极为稀少的文献资料,读到世界颅面外科创始人法国的P.Tessier在年发表的一篇治疗此症的创造性论文,他提出要通过打开颅骨,暴露大脑前叶和前颅窝,在凿开两个眼眶骨架,把鼻中央过多的骨质去除,再把两边的眼眶连同眼球个中间靠拢,结扎固定以缩短眶距,恢复正常面貌。这可是一种既复杂困难,又有极大风险的一种全新概念的外科手术,当时只有P.Tessier第一个完成,犹未在全世界推广。对金凤来说,除了采用这个手术方案外,别无选择。出于对病儿的爱护和作为医生的神圣责任感,我决心冒一下风险,为金凤施行中国第一例眶距增宽症矫治手术。但是在那个“文革”刚刚结束的年代里,我们的条件和环境相当困难,冒政治风险不谈,一没有经验,二没有现代化的手术器械。

在讨论手术方案中,我决定先到我们上海第二医科学院解剖室,在小儿尸体上进行模拟手术,以熟悉手术操作步骤。没有现代化的手术器械,我就用小锤和骨凿来代替电钻和电锯。此外对手术中及手术后可能发生的特殊情况,与神经外科、麻醉科等专家研究,做出各项应变措施,以防发生意外,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

年6月的一天,我满怀信心地走上手术台,在有关学科专家、护士的密切配合下,经过10个小时的“奋战”,把小金凤的眶距从6.5cm缩小到3.8cm,和正常小孩差不多。手术中出现几次险情,如颅内压增高,眼球突出,血压下降,都一一克服了。手术后恢复也顺利,1个月后小金凤终于愉快地随父母亲出院回到故乡去了。

从这个第一例开始,九院迄今已完成近例颅面外科手术,建立了一个多学科联合的颅面外科中心,与法、美、澳等颅面外科中心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年这项成果获得上海市理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年10曾在上海举行了第三届亚太颅面外科学术会议,我担任了大会主席和组织人。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颅面外科学》专著。小金凤的第一例手术终于为我国创建这门高难度的新医学专业带来了契机。

6、头皮撕脱长秀发

姑娘们爱留长发,或拖两条长辫子,显得很美丽飘逸。但如果女工们拖着长辫进入工厂,一不留神,头发被急剧转动的机器卷了进去,就会酿成大祸,发生头皮撕脱伤,有时连眉毛、耳朵都可以被撕掉。头皮一撕脱,过去医生们只能在暴露的颅骨膜上进行皮肤移植,创口愈合后,伤者就会像怪姑那样成了个秃秃的光头,一辈子戴用假发,这可称遗恨终身。显微外科手术刚刚开始,我在年,澳大利亚Miller医生进行头皮再植手术获得成功,这是全世界的第一例。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没有这类伤员来到,也就没有机会再做这项手术。直到年,一位头皮刚被撕脱的姑娘来到我院,我的学生收治了她,立刻进行头皮再植手术。这种手术十分精细,要求很高,头皮的小血管很细小,只有0.5mm左右的口径,也很脆能,加上经暴力撕拉断裂,有时找都找不到,创口也很脏。手术常常要分二三组进行,一组进行剃头发,清洗头皮;另一组在头颅创口四周皮下找出残留的动静脉,准备吻接。至少要准备好2~3组吻合的动脉和静脉,如中间有缺损,长度不够,那么还要从其他部位采取静脉移植。在此同时,受伤时失血很多,常常可能发生休克,故先得进入抢救措施,给予输血等治疗。经过6h的手术,头皮重新有血液流通,我国首例头皮再植终于成功了。手术后没有任何感染等病发症。2周后可以见到头皮开妈再生长。出院时,已有浓密的短发覆盖了。1年后又长出了满头秀发,寄来了一张极为珍贵的照片。

到年为止,我院先后收治了近30名头皮撕脱伤的病人,进行了头皮再植手术,仅有2例因撕裂创伤过大,手术失败。这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组间皮在再植成功案例。

7、祖国医学辟蹊径,烘绑妙治“大脚风”

象皮腿,俗称大脚疯,是由于染上了丝虫病而引起的。丝虫病由蚊子传染,如今这种流行病经过国家投入大量人力、财力进行防治,已基本消灭,但遗留下来的晚期象皮腿病人却仍有几百万人之多。加上由于其他疾病,如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发生的肢体象皮肿病人,数量就更多,其他还有不少先天性肢体淋巴系统发育不全而患四肢淋巴水肿的儿童及成人。患上这种疾病的人,虽不至于危及生命,但粗大的肢体,使行动不便,影响生活和工作,还常要发高烧,流火反复发作,痛苦不堪。象皮肿发病起源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以外,是淋巴循环系统除了障碍。由于淋巴系统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许多病理机制尚不太清楚,故此在治疗上至今仍存在困难国际医学界早已建立国际性专科淋巴学会来从事人体淋巴系统的理论和治疗研究。

过去,大都采用希腊医生Kondolean(年)发明的用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皮下组织来治疗象皮腿,但手术后很易复发,或变得更加严重,现在已经很少采用了。年代,国内外开始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试图把阻塞的淋巴管和静脉吻接起来,手术效果固然很好,肢体可缩小不少。但这适合于异常粗大的病例。较轻的病例并不适合,而且需要高超显微外科技术。

年,我从中医砖块造炉,烯木加热,烧烤象皮腿的传统治疗中得到启发,创制了一电热烘箱,治疗几个病人后效果十分好,腿部松软瘦小了,流火也不再发作了,这样共治疗了多例。年开始我们又改用了微波来代替电热炉,可以缩短每天治疗时间,病人也不觉得烘得太热,效果也有提高,到年为止,亦先后治疗了余例。两者共计0余例病人,有效率高达96%,优良率为68%。

微波烘疗象皮腿的发明,虽然不是一种新的外科手术,但却是世界上治疗肢体淋巴水肿的保守治疗法之一。并在国内外得到推广庆用。一位来自印度的理疗科女医生生于年来我院学习参观。她回去后自治了一家烘疗器。印度是一个象皮腿流行很广的国家,故此她的病人愈来愈多。意大利、波兰、日本等国家医学专家也纷纷学习本治疗方法,并加以研究。不少外国病人也来上海求治,我们已先后接受了来自英国、美国、印尼、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病的治疗,他们都满意而归。我被选为国际淋巴学学会第一名中国会员。我云集淋巴医学国内的专家编写《淋巴医学》专著也即将出版。

8、心脏造房“设计师”

年4月至5月间,小吴青成了上海新闻热点人物。9岁的湖北仙桃市姑娘吴青生来心脏就长在前胸部皮肤下面跳动,心脏下面还有一大个鼓鼓的肠包(腹壁疝)。她的爸爸妈妈舍不得丢掉她,辛辛苦苦地抚养好长大。为了不让她的心脏受到碰撞,晚上连睡觉都要轮流值班。上学后,老师不让她上体育课,教室里让她一个人单座。吴青爸爸到外寻医问药,9年来遭回绝,说没法医治。这份“女孩的心脏长在胸膛外求救”的报道终于被我看到了,反复研究考虑后,我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先天性胸骨骨裂畸形所造成的心脏移位畸形,也学我院整复外科有办法为她进行治疗。经过几番周折,小吴青在父母的陪同下,终于在年3月23日来到上海,住入我院。院领导非常重视这件事,很快组织全院去会诊,经检查果然不出所料,小吴青正是患的先天性胸骨裂。在胎儿发育过程,由于胸骨发育不全,只有正常的1/3左右,心脏前后没有屏障而被挤出胸膛,在皮肤下跳动。吴青还是很幸运,有些更严重的胸裂畸形,可以使心脏赤裸裸地暴露在体外,连皮肤都没有。此外,她也没有先天性心脏病。据文献记载,全世界仅有18例这种畸形病孩,迄今活着的仅有1个。大部分病婴在出生后不久就夭折了。

对于这种罕见的畸形,毕竟我们也缺乏经验,为她做整复手术,为她的心脏盖一个新房来保护起来,要冒极大风险,而且当时新闻界以开始把吴青的故事传开,并正由社会热心人的关心下,展开筹集医疗费用。这既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又给巨大鼓励。九院全体医护人员决心要为小吴青奉献爱心,见难而上,敢冒风险,力争手术成功。我们做好了充分的考虑和准备,设计手术方案,防止术中危象。手术在4月3日清晨开始进行。上海电视台进行全市实况转播,上海和全国的记者40余人聚集在我们七楼观看有限转播,这种场面在上海医务界可能还是第一回呢!

手术按原计划顺利进行,经过6个小时的紧张复杂而有秩序的操作,小吴青外露的心脏终于获得了新的保护屏障,不再担心任何障碍,不再担心任何碰撞,可以和其他正常的小朋友那样学习和生活了。她们一家带着全上海人民给予的爱心在6月中旬回到湖北家乡,受到当地群众和老师的热烈欢迎。如今10年过去了,情况十分良好。小吴青如今已和手术前判若两人,十分活泼可爱。已考入武汉一个大学读书,我祝愿好好学习,茁壮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建国人才。

9、视力的挽救

年5月的一个上午,我在办公室内写文章,这时,九院整复外科副主任李青峰教授,请我去急诊室会诊一个病人。李青峰陪我去看一位来自江苏泰州的严重烧伤病人。走到床边一看,不觉大吃一惊,我早年曾从事急诊烧伤救治工作,也治疗数以千计的晚期烧伤病人,但这位名叫殷照华的烧伤病人,却似乎是所见到过的最严重的病人。三个月前他在家乡骑着摩托车,被一辆汽车撞上了,引起摩托车起火,全身被焚,特别是面部和双手、颈胸和双下肢,当地在抢救治疗度过生命难关后,却忽略了对面部创伤,特别是对双眼的保护处理。他的两只眼睛(俗称眼皮)连皮肤,带肌肉层,都被全部烧光,只有两只红红的模模糊糊的眼球在转动,病人只有光感,看不见任何东西。

一下子我也被这双眼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但是我这个年老而心忧未老的医师来说,这不是又一次挑战么!病人说:“医生,你无论如何要救治我的眼睛,没有视力,我情愿去死!”病人身边的爱人,是位初中的英语老师,跟着说:“他如果去死,我就跟他一起死!”我被感动了,我第一次在没有想好治疗方案前就决定收治这位病人。

思考了一夜,我心里对治疗已有了个谱。次日清晨查房时,提出了治疗方案:第一步先把双眼眼球应用粘膜转覆盖,外加游离植皮。封闭双眼的手术方案提出来,大家都表示赞成,其实,我对这个方案治疗结果也不是%的有把握,只能说尽力而为之。

这个手术由我亲自主刀。86岁高龄重返手术台主刀,应说非常少见。我心不慌,手不颤,得心应手,在小李医师的配合下,很快便把病人的双眼给黏附闭合上了。

术后,手术部位用绷带包掩着,病人情况很好,精神很振奋。第三天打开创口,分泌物不多,未见任何感染现象,我心里的石头落了一半。到了术后第十天,把纱布揭下,顺利地拆除植皮缝线,植皮区布成活。我拿了小电筒,在他眼睛部位闪亮着,他说右眼光线亮了,左眼差一些。但比较手术前明亮多了。大家听了顿时都很兴奋,特别是病人和他的家属,第一次看见他们笑了,自己也笑了!但病人还是笑得不舒畅,因为他的嘴巴四周还都是被烧伤瘢痕拉住,连口也张不开!

总之,有救了。不久,我要他回家休养几个月,然后再来吧封闭的双眼打开,按照预期目标让他重建光明。他回老家后休息了半年,又到九院继续住院,安排了一次手术。先在右眼的自觉亮度比左眼多,估计角膜损伤要较轻些。我坐了一个特别低的横切口,口子大宽,大约只有一厘米宽。我想既然病人的眼轮匝肌内都不存在了,闭合眼睛现在技术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个间隙让瞳孔路出来看见外面的世界就够了。

右眼终于打开了,有眼球裸露出来了。病人眼前瞬间一亮,嫌手术灯的光线太刺眼!护士关上手术灯,在手术室的淡淡灯光下,问他看见了什么,他说:“我看见你了,张教授!”手术室中一片欢呼!大家为他庆贺,我要他把眼球往上顶方向看,那只右眼球转向上方,此时瞳孔正好被覆盖的瓣掩护,什么都看不见。这证明眼睛的角膜部分被有效地保护了,不致因于暴露在外而患暴露性角膜炎,再次造成失明。经检查,角膜大部分透明只有正下方有些小片白色翳。

这次手术后局部恢复得很顺利,在手术后一周他就能清晰地看见一直给他治疗而只闻其声、未见其人的医师面貌了。他紧紧地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我终于见到你了,多么好啊!”后来检查市里,达到0.3~0.4。病好不久回家休养,视力也越来越好,可以看电视,可以读报纸的大标题!

九院后来又为他做了几次手术,如颈部、口周瘢痕挛缩松解术,右手瘢痕松解术,前左臀分叉手术,以及左眼植皮分开术等。很可惜,当打开他的左眼时,却发现左眼角膜全部发白,一点儿也没有透明区域,故未能复明,只有光感。这只得留待以后有机会再进行角膜移植手术。

病人还有一些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手术,如鼻子再造。但看来他都不在乎了,我们既挽救了他的视力,就帮他恢复了自信和工作能力。他把过去经营的企业重新复业,在一年多时间里,又恢复了兴旺景象、发达现象,依然自得!日子过得舒心坦然,不想再来上海作其他手术了。我完成这项手术时,我已是88岁高龄了。

结语:

如今我站在这第10个台阶(Decades)上,回首当年,我老爸希望我去银行或邮局当个差使,谁料最后成了个外科医生,特别是一个别人美容味道浓重的少为人知熟悉的整形外科医生。拿了一辈子的手术刀,在手术刀上下功夫,成了名还当上了院士,这是我在20多岁刚走出学校大门时所难预料得了的。回首遥望走过来的道路,旧径依稀,物是人非,多少辛勤,几份欢乐,使我欣慰,令人志奋。我曾为整形外科专业努力,做出一身贡献,遗憾的是时间走的如此之快,我实在赶不上现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我现在是力不从心,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但一定会尽一己的余力,再作冲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晚霞昭人,催人奋进。我想我会说得到,做得到的。









































北京哪里白癜风
白癜风在早期能治疗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by/6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