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刺络拔罐疗法穴位区分
刺络拔罐疗法穴位区分
针刺拔罐疗法是运用皮肤针叩刺患处,再在局部拔上火罐,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本疗法是现代在刺络法和拔罐法结合而成的基础上发展的。刺络法早在《黄帝内经》中即有记载,“毛刺”、“浮刺”等即为刺络法的雏形。拔罐法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也有载录。本世纪70年代开始,刺络拔罐疗法具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实、适应证广、见效快速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日趋广泛。我在临床上应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皮肤病及神经性疾病等有一定的特效,现把方法介绍如下,供朋友们在临床上参考。
一、基本方法分类
刺络拔罐法是将刺血疗法与拔罐疗法结合运用的方法,也是常见的综合拔罐法之一。用于刺络的工具包括三棱针、皮肤针、小眉刀、粗毫针、陶瓷片、滚刺筒等。以三棱针和皮肤针最为常用。
(一)方法分类
1、刺络留罐法:多用于病位较深,病灶较局限处,常以三棱针迅速点刺数下或十数下,迅即用投火法或贴棉法在其上拔罐,务求吸力较强。留罐约15~20分钟。取罐后,用消毒棉球拭净血渍,罐内血块亦应清洗干净。
2、刺络多罐法:多用于病灶较浅表,范围较大而症情较顽固者。常以皮肤针叩刺,刺激强度为中等度,以微见血即止。然后采用闪罐法在病灶范围内,吸拔若干只罐。留罐15~20分钟。
3、刺络走罐法:适用于病变部位大,病位浅,病程短者。亦多以皮肤针叩刺。方法是先在吸拔范畴内用皮肤针作轻度弹刺,以局部潮红为度,然后在罐口及穴区抹上润滑油,进行推拉拔罐。
应该指出的是,在刺络拔罐时必须对针具和穴区都要进行严格消毒,以防引起感染。
(二)治疗分类
1、局部扣刺拔罐:在病变局部,由外围向中心叩刺,再在被扣部位拔罐。
2、穴位叩刺拔罐:在选定的某些穴位上叩刺后拔罐。
3、循经叩刺拔罐:取疾病与脏腑络属相关的经络或循行经过病处的经络为主进行叩刺拔罐。叩刺及拔罐的顺序应同经脉的循行路线相一致。
4、整体叩刺拔罐:根据病情需要,合理选择上述2~3种方法结合进行治疗。
二、刺络拔罐的治病机理
《素问。皮部论》说:“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十二皮部与经络、脏腑联系密切,运用皮肤针叩刺皮部,激发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使机体恢复正常,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三、刺络拔罐疗法的适应症
中医学从气是宇宙的本原、构成万物的元素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血并行脉中,濡润营养全身,人体各种机能的正常发挥,均有赖于气血的正常运行。而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的内外表里,通过其行气血、营阴阳的功能维持着人体机能平衡。人体的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病理上,则因气血的失常或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所以《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一旦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解决办法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灵枢九针十二原》则说宛陈则除之。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一般而言,针刺放血主要有泻热、止痛、镇静、消肿、急救开窍、解毒、化瘀消癥的作用;其主要的适应症是急证、热证、实证、瘀证和痛证等病症。所涉及的病种有乳腺炎、急性腰扭伤、带状疱疹、周围面神经炎、高热、痹痛、踝关节扭伤、软组织扭挫伤、关节炎肿胀疼痛、急性中暑、腰椎间盘突出、黄褐斑、扁平疣、坐骨神经痛、口唇干裂、早期甲沟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痛风、银屑病、角膜溃疡、顽癣、美尼尔氏综合症、大隐静脉急性炎症、流行性腮腺炎、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外眼急性炎症(如麦粒肿等)、惊厥、百日咳、顽固性头痛如偏头痛、肺水肿、流行性感冒、急性淋巴管炎、中风后遗症(特别是语言不利)、腱鞘囊肿等。
四、中医放血穴位的选择
对针刺部位的选择,古人早在《内经》中就有详细而精辟的论述,如
“从腰以上者,手太阴阳明皆主之;从腰以下者,足太阴阳明皆主之”。又如在《灵枢终始》中说,“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可见,放血部位的选择,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地讲,放血部位的选择应遵照如下原则:循经选穴、局部选穴和经验选穴。在具体操作时,应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灵活选穴,而不要拘泥于选穴原则。
据《循经考穴编》记载,可用于放血的穴位共计28个,在临床应用时则往往根据医生自己的经验和体会选穴。如王秀珍老中医最常选用的穴位有:
头部的太阳,上肢的曲泽、尺泽,腰背部的腰俞、腰阳关,下肢的委中、委阳、阳交,还有手背部和足背部的穴位。除此之外,现在临床常用四肢末端的十二井穴、十宣治疗中风初起、高热,太阳、攒竹、印堂等穴常用于头痛、偏头痛的治疗,商阳、鱼际、少商等穴用于咽喉部疾病的治疗,背部反应点、丝竹空、太阳等穴放血治疗外眼疾病,球结膜放血治疗角膜溃疡,特别是耳尖、耳背放血治病历史悠久,在民间广为流传。
刺络放血疗法常用的腧穴及特定部位
躯体分区常用的腧穴及部位
头面部
太阳印堂丝竹空攒竹瞳子髎鼻前庭耳背耳尖舌下静脉
球结膜素髎听宫地仓下关等
上肢部
井穴十宣鱼际尺泽曲泽曲池四缝中渚等
下肢部
井穴委中委阳丘墟阳交阳陵泉条口血海梁丘丰隆
三阴交阴陵泉足三里解溪然谷内庭太冲等
躯干部
大椎陶道肩髃腰俞腰阳关上髎关元俞次髎等
此外,病变的局部也常常是刺络放血的施术部位,如踝关节扭伤后的肿胀局部或痈肿疮疡的病变部位往往是关键的治疗部位。
五、刺络拔罐疗法的出血量
至于针刺出血量的多少,古书记载不尽相同,或“出血如大豆”、或“微出血”、或“
出血盈斗”。如清代名医王孟英针刺放血,常“盈斗盈升”。现在刺血治病的出血量,也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而言新病、实证、热证、体质较强的病人,出血量较大,反之则较少。可见运用刺血疗法治疗疾病并不受出血量多少的限制,如有人对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出血量竟多达~mL。同样,针刺放血的治疗时间,也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体质强弱酌定,对慢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腰腿痛、癫痫、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可间隔1~2周刺血治疗一次。若效果不明显,可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增加;
急性病如神志昏迷、精神分裂症躁狂不宁、急性腹痛等,可连续刺血治疗1~2次,待病情好转后,适当延长治疗间隔时间。
针刺放血治病安全可靠,一般没有什么危险。但是,如果病人过分担心或操作时疏忽大意或针刺技术不够熟练,也往往会导致异常情况的发生。为了避免晕针或其它意外情况的发生,应在治疗前做好病人的思想工作;
在施术过程中要规范操作,严格消毒,同时一方面要熟悉解剖,注意不要刺伤深部动脉,另一方面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防止意外的发生。
针刺放血疗法不仅对许多常见病、多发病有效,而且对某些疑难病症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我们应该明白,放血疗法并不是对所有的疾病都有效,它也有一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临床治疗时必须正确地加以选择运用,才能确保和提高疗效。
六、基本操作方法
1、叩刺方法:皮肤常规消毒,右手握针柄,以无名指、小指将针柄末端固定于小鱼际处,以拇指、中指夹持针柄,食指置于针柄中段上面,叩刺病变部位。叩刺完毕,即在被叩刺部位拔罐,约5分钟后起罐。
2、刺激强度:叩刺分轻刺、重刺和中等刺法三种,不论轻刺、重刺都应注意运用腕部弹力,使针尖刺到皮肤后,由于反作用力而使针弹起,可减轻叩刺时的疼痛。
(1)轻刺:用力较小,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愈短愈好。临床常以病人无疼痛感,仅皮肤略有潮红为度。
(2)重刺:用力稍大,针尖接触皮肤的时间可稍长。患者稍觉疼痛,皮肤潮红,但无渗血为度。
(3)中刺:介于轻重刺之间。
3.刺激速度:速度要均匀,防止快慢不一、用力不均地乱刺。针尖起落要呈垂直方向,即将针垂直地刺下,垂直地提起,如此反复操作。不可将针尖斜着刺入和向后拖拉起针,这样会增加病人的疼痛。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湖湘中医针灸推拿理疗班每月15日、30日开班(常年上课,不分节假日),湖湘小儿推拿班每月12日开班,湖湘中医特色艾灸技能培训班每月21日开班,以上班级均是一期学习无限期免费学习辅修。更多学习情况及学习资料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