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世界淋巴瘤日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淋巴瘤诊断

世界淋巴瘤日多学科诊疗模式提高淋巴瘤诊断



年9月15日是第十四个世界淋巴瘤日。上午9点,在医院门诊部大厅,由全军血液病中心牵头,联合消化科、普外科、整形美容科、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核医学科、输血科等科室成功举办了大型世界淋巴瘤日关爱活动暨淋巴瘤多学科联合义诊。近年来淋巴瘤患者不断增多,增长速度居各种癌肿之首,但在众多癌症当中,淋巴瘤则被世卫组织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之一。

义诊现场,一位46岁的中学教师贾芳(化名)拿着一摞病理报告前来咨询,她告诉记者:“医院检查咽喉部囊肿,这个囊肿一年多了,以为是职业病,就没怎么管他,医院耳鼻喉科看以后,才发现可能是肿瘤,由于发病部位特殊,邻近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困难,医院立即召集血液科、耳鼻喉科、超声科、病理科等几个学科举行多学科会诊,当天做出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的决定,病理结果证实是一种低度恶性淋巴瘤。今天我着急来问问各个学科专家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全军血液病中心、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刘耀教授为她做了详细的解答并预约了后期住院治疗的床位。

据悉,淋巴瘤是一种全身性的疾病,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可以非常隐匿,与普通感冒类似,会有发烧、出汗、或者伴有咳嗽、颈部腋下长包块等,肿块生长可快可慢,有的甚至经消炎治疗后就会好转和消退,因此很容易被混淆。传统的诊疗模式存在转诊复杂、耗时长、诊疗方案受限等缺点,建立于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多学科联合会诊模式(MDT)应用而生。年12月29日,由医院全军血液病中心牵头,与普外科、消化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放射科、超声科、整形美容科等科室专家一起成立了西南地区首个院内淋巴瘤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迄今已为超过20名疑难患者进行了专业会诊。MDT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和以多学科专家组为依托的诊疗模式紧密结合,保障患者得到最规范、最系统的诊疗方案。

全军血液病中心、医院血液科主任张曦教授在采访中表示,正因为淋巴瘤这个疾病的复杂性,才需要多学科共同协作,尽早明确诊断,评估预后,优化诊疗方案,从而不会耽误治疗淋巴瘤的最佳时机。

此外,全军血液病中心淋巴瘤亚专科负责人刘耀教授还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自检”来发现淋巴瘤。“自检”部位包括耳后、颈部、颌下、腋窝、腹股沟等,如果您在出现“感冒”症状:有持续半个月以上原因不明的发热、扁桃体肿大、身体乏力、半年体重下降10%、夜间过量出汗、皮肤发痒等的同时,发现这些部位有超过1厘米的无痛性、不断长大的肿块,就要警惕了,医院做详细检查,及早确诊及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cs/15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