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知识重点精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知识重点精讲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上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病理学第十节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欢迎各位朋友留言给我更好的建议哦

8月25日

第五章病理学

第十一节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一、结核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炎症早期或机体抵抗力低下,菌量多,毒力强或变态反应强时。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有巨噬细胞浸润。此型好发于肺、浆膜、滑膜和脑膜等处。渗出物可完全吸收不留痕迹,或转变为以增生为主或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

菌量少、毒力较低或人体免疫反应较强时发生以增生为主的变化,形成具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结核结节由上皮样细胞、朗罕斯巨细胞加上外周局部集聚的淋巴细胞和少量反应性增生的纤维母细胞构成。典型结节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多个结节融合成较大结节时,境界分明,粟粒大小,呈灰白半透明状。

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

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时,以渗出为主或以增生为主的病变均可继发干酪样坏死。干酪样坏死灶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镜下为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干酪样坏死物中大都会有一定量的结核杆菌,可成为结核病恶化进展的原因。

结核结节组成:干累多领先!(干-干酪样坏死;累-类上皮细胞;多-多核巨细胞;领-淋巴细胞;先-纤维细胞)

(二)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征形成。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综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

大多数由于机体免疫力增强而自然愈合。肺门淋巴结病变可形成支气管淋巴结结核。少数营养不良或同时患有其他传染病的患儿,病灶扩大、干酪样坏死和空洞形成,有的甚至肺内播散形成粟粒性肺结核病或全身播散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三)继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变化和结局(★★)

1.局灶型肺结核

是早期病变。病灶境界清楚,有纤维包裹。镜下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为干酪样坏死。病人无自觉症状,属非活动性结核病。

2.浸润型肺结核

是最常见的活动性、继发性肺结核。病变以渗出为主,中央有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炎症包绕。早期发现,合理治疗,渗出性病变可吸收;增生、坏死性病变,通过纤维化、钙化愈合。如干酪样坏死扩大,液化后经支气管排出,局部形成急性空洞。急性空洞经过治疗,洞腔缩小,闭合,形成瘢痕组织愈合。急性空洞经久不愈,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有以下特点:①肺内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多位于肺上叶。镜下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中层为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②同侧或对侧肺组织可见很多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病变类型不同的病灶;③后期肺组织严重破坏,广泛纤维化、胸膜增厚并与胸壁粘连,使肺体积缩小、变形。干酪样坏死侵蚀血管,可引起大咯血。空洞突破胸膜可引起气胸或脓气胸。咽下含菌痰液可引起肠结核。后期可致肺源性心脏病。

4.干酪性肺炎

由浸润型肺结核进展而来,镜下主要为大片干酪样坏死灶。肺泡腔内有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此型病情危重。

5.结核球

结核球是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多为单个,常位于肺上叶。抗结核药不易发挥作用,有恶化进展可能,临床上多手术切除。

6.结核性胸膜炎

根据病变性质可分干性和湿性,湿性常见。病变主要为浆液纤维素性炎。经适当治疗可吸收,或机化使胸膜增厚粘连。干性是由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所致。常发生于肺尖。病变多局限,以增生性改变为主。一般通过纤维化而愈合。

(四)肺外结核的病理变化(★★)

1.肠结核

原发性儿童饮用含结核菌的牛奶,形成肠原发综合征(肠的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继发性活动性空洞型肺结核病人咽下含结核菌的痰液所致,好发于回盲部。分为:①溃疡型:环形,边缘不齐,长轴与肠管长轴垂直,底部为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肿;②增生型:少见,结核性肉芽组织、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息肉状,不完全低位肠梗阻及腹部包块。

2.结核性腹膜炎

多见于青少年,继发于溃疡型肠结核(最常见)、肠系膜淋巴结核或输卵管结核。分为①湿性:以渗出为主,腹膜上密布无数结核结节,腹腔内大量腹水(草黄色或血性)、腹痛、腹胀、腹泻、结核中毒症状;②干性:以增生、坏死为主,腹膜上有结核结节及大量纤维素渗出,可机化导致腹腔器官广泛粘连,瘘管形成。

3.结核性脑膜炎

儿童多见,颅底病变明显。蛛网膜下隙内多量灰黄混浊胶冻样渗出物,有时可见灰白色结核结节。严重者可引起脑膜脑炎、闭塞性血管内膜炎、脑软化、蛛网膜粘连、脑积水、颅内压升高、脑疝。

4.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1)肾结核干酪样坏死、空洞,可引起输尿管结核、膀胱结核。

(2)生殖系统结核男性多发生于尿道、精囊前列腺、输精管、附睾、睾丸;女性多发生于输卵管。

5.骨与关节结核

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年,多由血源播散而来。

(1)骨结核多见于脊柱、指骨及长骨骨骺。脊椎结核最常见,多侵犯T10~L2椎,常发生干酪样坏死,破坏椎间盘及椎体、脊柱后凸畸形(驼背)。分为:①干酪样坏死型:在骨旁形成“冷脓肿”、窦道。②增生型:少见,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骨小梁破坏、消失。

(2)关节结核多见于髋、膝、踝、肘关节,多继发于骨结核、纤维素渗出,晚期可造成关节强直。

6.淋巴结结核

颈部、支气管和肠系膜淋巴结常受累,尤以颈淋巴结结核最常见,其次为支气管及肠系膜淋巴结结核。

二、细菌性痢疾(★★)

菌痢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于大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根据肠道病变特征、全身变化及临床经过的不同,菌痢分为以下三种。

(一)病理变化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病变过程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随后的特征性假膜性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

早期可见点状出血,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大约一周左右,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经适当治疗或病变愈合时,缺损得以修复。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两个月以上。病程中肠道病变此起彼伏,新旧病灶同时存在。慢性溃疡边缘不规则,黏膜增生形成息肉。肠壁不规则增厚、变硬,严重者肠腔狭窄。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特征为起病急骤、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但肠道病变和症状轻微。

(二)病理临床联系

1.急性细菌性痢疾

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可有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与肠道的病变相对应,最初为稀便混有黏液,后转黏液脓血便。经适当治疗大多痊愈。并发症如肠出血、肠穿孔少见,少数可转为慢性。

2.慢性细菌性痢疾

临床表现可有腹痛、腹胀、腹泻等肠道症状。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多见于2~7岁儿童,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伤寒(★★)

伤寒杆菌引起的以巨噬细胞增生为特征的急性增生性炎。增生巨噬细胞的浆内吞噬有伤寒杆菌、红细胞和细胞碎片,称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伤寒肉芽肿或伤寒小结,是伤寒的特征性病变。

(一)肠道病理变化

1.伤寒肠道病变

以回肠下段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的病变最为常见和明显。按病变发展过程分四期:①髓样肿胀期: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隆起于黏膜表面,色灰红,质软,隆起组织表面形似脑的沟回,以集合淋巴小结病变最为显著;②坏死期:病灶局部肠黏膜坏死;③溃疡期:坏死肠黏膜脱落后形成溃疡,溃疡边缘隆起,底部不平。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④愈合期:溃疡处肉芽组织增生将其填平,溃疡边缘上皮再生覆盖而告愈合。

2.其他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及骨髓由于巨噬细胞的活跃而致相应组织器官肿大。镜检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

心肌纤维可有颗粒变形,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也可颗粒变性;皮肤出现红小丘疹;膈肌、腹直肌和股内肌发生凝固性坏死。

(二)病理临床联系

1.伤寒肠道病变

由于临床上早期有效抗生素的应用,目前临床上很难见到上述四期的典型病变。

2.其他病变

临床肌痛和皮肤知觉敏感;伤寒还可有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一)病理变化(★★)

1.上呼吸道感染期

细菌在鼻咽部黏膜繁殖,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病理改变为黏膜充血、水肿、少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

病人的皮肤、黏膜出现瘀点(斑),为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对血管壁损害所致。

3.脑膜炎症期

特征性病变是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肉眼观,脑脊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充满灰黄色脓性渗出物,脑沟脑回模糊不清。镜下,蛛网膜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蛛网膜下腔增宽,内含大量中性粒细胞、浆液及纤维素渗出和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脑实质一般不受累。

(二)病理临床联系

1.脑膜刺激症状

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阳性、角弓反张。

2.颅内压升高症状

表现为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小儿前囟饱满等症状和体征。

3.脑脊液改变

压力增高,混浊或呈脓性,脑脊液中白细胞数及蛋白含量增多,糖量减少,涂片及培养均可找到脑膜炎双球菌。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一)病理变化(★★)

病变广泛累及脑脊髓实质,引起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胶质细胞增生和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大脑皮质、基底核和视丘病变最严重,脊髓病变最轻。肉眼观,软脑膜充血、水肿,脑回变宽,脑沟窄而浅。切面脑组织充血水肿,可见粟粒或针尖大小的半透明软化灶,其境界清楚,弥散分布或聚集成群,镜下,通常出现以下几种基本病变:①血管改变和炎症反应:脑实质血管扩张充血,脑组织水肿,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侵润为主,以变性坏死的神经元为中心,或围绕血管周围间隙形成淋巴细胞套;②神经细胞变性坏死:肿胀,尼氏小体消失,胞质出现空泡,核偏位等,也可出现核固缩、核溶解;③软化灶形成:灶性神经组织的液化性坏死,形成质地疏松,染色较淡的镂空筛状软化灶;④胶质细胞增生:主要是小胶质细胞弥漫性或局灶性增生,形成小胶质细胞结节。

(二)病理临床联系

早期有高热、全身不适等毒血症的表现。神经细胞广泛受累和脑实质的炎性损害,病人出现嗜睡、昏迷。脑神经核团受损严重出现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痉挛等表现。桥脑和延髓的运动神经细胞受损出现吞咽困难。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患者出现头痛、呕吐,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

六、血吸虫病

(一)基本病理变化(★★)

1.尾蚴引起的损害

尾蚴性皮炎,镜下见真皮充血、水肿及出血,初期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后期以单核细胞为主。

2.童虫引起的损害

童虫在体内移行可引起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以肺组织受损最为明显。表现为肺组织充血、水肿、点状出血及白细胞浸润。

3.成虫引起的损害

大量吞噬有黑褐色血吸虫色素的局势细胞出现,死亡虫体周围组织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形成嗜酸性脓肿。

4.虫卵引起的损害

虫卵沉着所引起的损害是最主要的病变。

(1)急性虫卵结节

肉眼观为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的小结节。镜下见结节中央常有1-2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可附有放射状嗜酸性的棒状体,其周围是一片无结构的颗粒状坏死物质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嗜酸性脓肿)。

(2)慢性虫卵结节

急性虫卵结节内毛蚴死亡,病灶内坏死物质巨噬细胞清除,虫卵崩解、破裂。病灶内巨噬细胞变为类上皮细胞和少量异物巨细胞,病灶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成假结核结节(慢性虫卵结节)。最后,结节纤维化、玻璃样变,中央的卵壳碎片及钙化的死卵可长期存留。

(二)肝、肠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1.肝脏

虫卵引起的病变以左叶较明显。虫卵随门静脉血流到达肝汇管区,形成急、慢性血吸虫虫卵结节致血吸虫性肝硬化。急性期肝表面及切面可见多个不等的灰白或灰黄色小结节。镜下在汇管区附近见较多急性虫卵结节,肝窦充血,枯否细胞增生。慢性期,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稍隆起的区域,切面为干线型或管道型肝硬变。镜下见汇管区内有大量慢性虫卵结节,伴有多量的纤维组织增生,不形成明显假小叶由于病变主要发生在汇管区,故导致窦前性门静脉高压。临床上常出现腹水、巨脾、食管静脉曲张等。

2.结肠

病变常累及全部结肠,以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最为显著。因血吸虫主要寄生于肠黏膜下静脉,大量虫卵反复逆血流沉着于直肠及左半结肠的黏膜下层和固有层,引起出血、水肿,严重者坏死、溃疡形成。临床上可出现腹痛、腹泻等痢疾样症状。慢性期因虫卵反复沉积,溃疡反复形成,导致长臂纤维化或息肉形成,严重者致肠腔狭窄或并发管状或绒毛状腺瘤和腺癌。

1.肠结核溃疡的肉眼形态是

A.椭圆形,溃疡的长轴与肠的长轴平行

B.口小底大烧瓶状

C.不规则地图状

D.呈带状,其长径与肠长轴垂直

E.火山喷口状

答案:D

考点:肠结核溃疡的特点

解析:肠结核以溃疡型多见,肠壁淋巴管环肠管行走,病变沿淋巴管扩散,因此典型的肠结核溃疡多呈环形,其长轴与肠腔长轴垂直。溃疡边缘参差不齐,一般较浅,底部有干酪样坏死物,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故本题选C。

下一期给大家讲解的是:病理学第十二节艾滋病、性传播疾病

大家敬请期待,感谢朋友们的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最专业
郑州白癜风治疗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cs/2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