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

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



经常有家长带孩子因腹痛而来就诊,常见的症状是慢性腹痛,腹痛大多位于脐部周围,无固定压痛点,持续时间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发作时间不固定,可自行缓解。可能在吃饭时或玩耍时出现腹痛,一下子痛得哇哇叫,眼泪鼻涕一起流,把家长吓一大跳,等家长去按压肚子检查时,一会儿的功夫又说不痛了,蹦蹦跳跳的又没事了。这种情况一天可反复发作好几次,持续时间长达几个月。家长往往会产生疑惑:这到底是真的肚子疼?还是孩子在撒谎?医院就诊,医生往往会建议腹部B超检查,这一检查,家长更慌了:什么?肠系膜淋巴结发炎了?还有血流信号?这毛病要紧么?到底看不看的好?要不要作手术开刀?其实引起小儿腹痛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原因是肠痉挛,而不是肠系膜淋巴结炎。下面我们先来认识肠系膜淋巴结炎,再来谈谈腹痛与肠系膜淋巴结炎之间的关系。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

肠系膜淋巴结炎在7岁以下小儿好发,男孩多于女孩,以冬春季节多见,常在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中并发。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腹痛位置不固定,可在任何部位出现,压痛多以肚脐周围为主,并且压痛点可随患儿体位改变而变化。腹痛性质不固定,可表现为隐痛或痉挛性疼痛,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在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分布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在呼吸道、胃肠道有病毒、细菌等感染时易累及肠系膜。且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肠内细菌和病毒产物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从而致肠系膜淋巴结炎。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B超诊断标准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腹部B超检查主要表现为脐周或右下腹探及簇状增大的淋巴结,每簇≥3个,淋巴结的短径>5mm或长径>10mm,淋巴结内血流信号丰富。肿大的淋巴结呈椭圆形,以低回声为主,皮髓质分界清,呈散在、串珠状、堆状分布,偶有重叠,无融合及钙化。大小多在2.0cm以下,2.0cm以上少见。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

肠系膜淋巴结炎多属病毒感染,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原应用抗病毒药物,若有合并细菌感染的依据可加用抗生素,同时针对发热、腹痛等症状给予对症治疗。一般口服药物治疗即可,有腹痛剧烈、呕吐、腹泻严重、不能进食者可适当静脉输液。在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病情好转后,腹痛也会随之消失,但有可能反复发作。

那么问题来了:腹痛到底是不是肠系膜淋巴结炎引起的呢?

在细菌或病毒感染时,淋巴系统是病原体感染入侵的最初途径,淋巴结是抵抗其入侵的重要门户,它将细菌及病毒收集到淋巴结内将其消灭,同时因为吞噬了毒素及细菌代谢物,淋巴结出现炎症反应而肿大。所以儿童在出现感染发热时常常会伴随有腭部的扁桃体肿大,颈部的淋巴结肿大,同样的道理,腹部的肠系膜淋巴结也会出现肿大。

急性期淋巴结可呈现红肿热痛现象,感染控制后,这些肿大的淋巴结往往消退很慢,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为无疼痛等其他不适,通常情况下不为人所注意。就像我们经常在无意中会发现孩子的颈部、耳后、枕后有多个米粒至花生米大小不等、会滑动、压之也不痛的小疙瘩,这些就是肿大的淋巴结。而位于腹腔内的肠系膜淋巴结不做B超检查是无法发现的,换句话说,不管你有没有出现腹痛,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已经在那里了,只不过是凑巧在B超检查时确认了其存在而已。

总之,小儿经常出现的阵发性腹痛绝大部分原因是肠痉挛,肠系膜淋巴结多在感冒或其他感染后出现增大,而这些会成为肠痉挛的诱因。肠痉挛的发生与孩子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有关,不需要用药,养成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是关键。平时要规律饮食,注意饮食清淡易消化,少吃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忌雪糕、冰淇淋等冷饮,少喝饮料,不吃零食,切忌暴饮暴食。要多运动,增强体质,注意腹部保暖,饭前饭后不要剧烈运动。故家长要正视腹痛的原因,不要再因为肠系膜淋巴结炎而“谈虎色变”!

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cs/5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