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卵巢癌术后淋巴水肿这些危险因素需警惕
卵巢癌术后淋巴水肿这些危险因素需警惕
近年来,卵巢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造成美国女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癌症。目前标准治疗方案是肿瘤细胞减灭术结合辅助化疗。肿瘤细胞减灭术包括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化疗的利弊仍存在争议。近年来,卵巢癌的总体生存率提高了5%~10%。但术后下肢淋巴水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目前临床上暂无早期下肢淋巴水肿的标准诊断方法。只有当患者诉典型临床症状时,医师才会通过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来确诊下肢淋巴水肿。近期,为了研究卵巢癌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医院妇产科Eun教医院的例卵巢上皮癌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发表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GynecologicalCancer杂志上。
淋巴水肿常因淋巴液回流受阻引起。组织液平衡被打破,造成皮下组织高蛋白含量淋巴液聚集。淋巴水肿主要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急性和慢性。原发性淋巴水肿主要是由先天发育不良导致;继发性淋巴水肿通常是由感染、手术或放射所导致。急性淋巴水肿通常持续18至25个月;慢性淋巴水肿持续时间较长,可造成纤维化或瘢痕。
国际淋巴学会(ISL)将淋巴水肿分为四期。I期淋巴管受到损害,患者处于肿胀并不明显的亚临床状态。II期皮下组织液体聚集,抬高下肢肿胀可消失。III期抬高下肢水肿不会消失,且按压后凹陷明显。IV期凹陷消失伴随皮肤改变,出现棘皮症、脂肪沉积和纤维化等改变,也称橡皮肿。
不同的妇产科恶性肿瘤引起下肢淋巴水肿的患病率不同。文献中,外阴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引起下肢淋巴水肿的患病率分别为9%~70%、1.2%~47%、1.2%~17.7%和7%~40.8%。本研究中卵巢癌引起下肢淋巴水肿的患病率为10.3%。大部分发生在术后一年内,诊断率为65.45%。
危险因素
淋巴结切除部位。腹股沟淋巴结切除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后,发病率并没有增加。与不切除腹腔淋巴结相比,切除腹腔淋巴结后下肢水肿的风险升高。但同只切除腹腔淋巴结相比,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不增加下肢水肿风险。
Achouri医师等分析研究妇产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症时,认为术后闭式引流可减少下肢淋巴水肿的发展。而在本研究中,闭式引流并不影响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研究发现,II期患者下肢水肿发生率高于I期患者。但同I期患者相比,III期和IV期患者下肢水肿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由于I期和III期患者数量多于II期和IV期患者,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本研究中,血清CA、BMI、组织类型和肿瘤分级等不影响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这同之前的研究结论相同。但此方面研究较少。
淋巴结切除的数量。本研究认为切除的淋巴结数量是造成下肢淋巴水肿的重要危险因素。但Kim医师等认为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切除淋巴数量并不是重要的危险因素。Achour医师等也报道淋巴切除数量不是造成宫颈癌和卵巢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危险因素。
但也有研究认为宫体恶性肿瘤切除淋巴数量(>10)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相关,其平均切除淋巴数量为20.7个。Fuller医师等研究发现宫颈癌患者淋巴结切除数量超过25个会引起下肢淋巴水肿。
卵巢上皮癌和乳腺癌主要化疗方案是铂类联合紫杉烷(紫杉醇和多西他赛)。通常来讲,紫杉烷可增加间质腔隙细胞外液量,引起水肿。多西他赛可降低白蛋白溢出和组织间压力,作用最有效。本研究中,不同化疗药物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有着显著差异。但此结论仍需更大样本研究证实。
结论
下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因研究者和病理类型的不同而不同。较大比例的卵巢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淋巴水肿,其发生率与切除的淋巴结数量相关。
编辑:高瑞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