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移动性腹部肿块如何诊断

移动性腹部肿块如何诊断



今日分享

主诉:

患者女,60岁,腹痛1+周,加重便血1-天,与-3-10来院检查。

既往史:

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否认肝炎、结核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10+医院行“胆囊切除术”,具体不详。

临床表现:

入院前1+周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疼痛,为持续性隐痛,程度较轻,不伴放射痛,无发热、呕吐、呕血、黑便等不适,患者未予以重视,未经治疗。1-天前患者进食后腹痛加重,伴便血6次(自诉为暗红色血便,伴凝血块),量较大,伴头昏、乏力、心慌,无恶心、呕吐、呕血及意识障碍等,遂急诊入我院治疗,入院途中呕吐淡黄色胃内容物一次,不伴鲜血及凝血块。自患病以来,患者精神、饮食欠佳,夜间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入院查体:

体温:36.℃,呼吸:21次/分,脉搏:94次/分,血压;/74mmHg。急性痛苦病容,神志清楚,精神差,平车推入,自动体位,消瘦。中度贫血貌,结膜及口唇中度苍白,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未见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灵敏。双肺呼吸音略粗糙,双肺未闻及干、湿鸣音。心浊音界叩诊无扩大,心率94次/分,心律齐,各心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坦右上腹见一长约6cm的斜行陈旧性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曲张静脉,全腹软,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肝脾未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巴氏征阴性。

辅助检查:

门诊血常规:WBC10.95×10^9/L,RBC3.30×10^12/L,HGB85g/L,PLT85.00×10^9/L,HCT29.70%,NEU71.04%。

入院后血常规:WBC9.57×10^9/L,RBC2.95×10^12/L,HGB75g/L,PLT.00×10^9/L,HCT24.70%,NEU75.70%。血糖:7.02mmol/L。肝肾功、心肌酶、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肿瘤指标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年3月12日入院后检查腹部CT提示左下腹小肠占位性病变。

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临床予以抑酸、止血以及输血等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

两年后,年4月13日患者又因便血10+天来院检查。大便隐血试验(本院门诊,.4.13):隐血阳性,颜色黑色。血常规(本院门诊,.4.13)示:WBC9.77x10^9/L,RBC4.17x10^12/L,HGBg/L,NEUT%69.4%。年5月2日腹部CT检查如下图所示:

手术及病理

手术取标本肉眼所见:

术中见腹腔无积液。距回盲部约cm处小肠对系膜缘有一大小约10cmx8cm不规则肿物,该肿物腔面可见1处大小约0.5cmx0.5cm的溃疡;距回盲部约50cm处小肠系膜侧有一大小约1.5cmx1cm大小肿块,与肠腔不相通。余探查腹腔未见明显异常。

病理诊断回报:

(小肠)梭形细胞肿瘤伴坏死。

免疫组化回报符合“小肠间质肿瘤,高风险”。

胃肠间质瘤(GIST):

胃肠道间质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1~3%,估计年发病率约为10-20/万,多发于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GIST大部分发生于胃(50~70%)和小肠(20~30%),结直肠约占10~20%,食道占0~6%,肠系膜、网膜及腹腔后罕见。常见症状有腹痛、包块及消化道出血及胃肠道梗阻等。

胃肠间质瘤CT上肿瘤多呈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良性肿瘤多小于5cm,密度均匀,边缘锐利,极少侵犯邻近器官,可以有钙化表现。恶性肿瘤多大于6cm,边界不清,与邻近器官粘连,可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中央极易出现坏死、囊变和出血,肿瘤可出现高、低密度混杂,钙化很少见。增强CT可见均匀等密度者多呈均匀中度或明显强化,坏死、囊变者常表现肿瘤周边强化明显。

诊断思路

该患者第一次检查提示病灶位于左下腹小肠及系膜处,两年后第二次检查病灶明显增大,且位置有变化,位于右下腹回盲部,结合前后对比,提示病灶只有来源与小肠或系膜才能位置不固定,而且病灶内有出血坏死囊变,符合肠间质瘤影像表现。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应与其它小肠黏膜下病变(平滑肌瘤/肉瘤、淋巴瘤等)、肠系膜囊肿、畸胎瘤鉴别。

平滑肌瘤/肉瘤、淋巴瘤:

小肠间质瘤主要向腔外生长,出血坏死多见;而平滑肌类肿瘤常向腔内凸出或向腔内外同时生长,出血坏死相对少见;淋巴瘤一般密度均匀,范围较广,CT示夹心面包征和动脉瘤样肠腔扩张征,表现为轻~中度均匀强化。

腺癌:

小肠间质瘤临床上常以消化道出血就诊,与消化道腺癌相似,应予以鉴别,腺癌多向腔内生长,常引起肠道梗阻症状,而小肠间质瘤多向腔外生长,即使肿瘤很大肠梗阻征象亦不明显。

肠系膜囊肿:

少数小肠间质瘤可完全囊变,此时应与肠系膜囊肿鉴别,一般囊变的小肠间质瘤壁相对较厚,增强后常有不同程度强化,而肠系膜囊肿壁薄、光滑,无强化。

畸胎瘤:

从第二次片来看,畸胎瘤可以类似表现(缺少骨化和脂肪成分),如果有增强可以容易鉴别。

卵巢肿瘤:

本例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图像对比,很容易误诊为右侧卵巢来源的肿瘤,不支持的地方在于肿瘤的蒂(实性部分)位于肿块的顶部,与卵巢来源的肿瘤的蒂的位置不相符。

End

这是一个影像医生和技师的学习、分享、交流平台,如果您有关于影像方面的,任何有趣、有料、有干货的内容想和大家一起分享,请联系我们!(ps:还有丰厚的稿酬回报哟~)

投稿邮箱:service

renyibang.







































白癜风的最好治疗方法
北京哪家白癜风治疗最专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cs/9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