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护理 > 哀叹行业不争气日系电视厂商腐化史
哀叹行业不争气日系电视厂商腐化史
哀叹行业不争气日系电视厂商腐化史
<哀叹行业不争气日系电视厂商腐化史
在上世纪的消费电子领域,电视在科技行业的重要性相当于当今的智能手机,其高附加值地位更是为大多数电视厂商贡献了相当多的利润。CRT时期的全球电视霸主,索尼、松下、夏普等无一例外都是全球顶尖的科技企业。
而如今呢?电视却变成了臭名昭著的低毛利产品。有分析师统计,电视的毛利率只有10。除去研发费用和宣扬费用,保持盈亏平衡已非常不错。在全球电视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列的企业中,LG的电视业务在今年第二季度出现巨亏,赤字达827亿韩。
而索尼电视业务也只是在第二季度小幅盈利0.81亿美而已,之前其电视业务年利润已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亏损。夏普则更不用说,人家都已认真斟酌将液晶业务打包出售了。这样想一想大法还真是良知,亏损十一年都只是剥离独立运营。
(东芝顶级4K电视原型机,色采表现极其出色,但也只是实验室产物)
这就是现今电视行业的现状。它的生存法则是,不是你范围大就牛逼,也不是你技术底蕴深厚就能玩得风生水起,夏普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东芝不久前还发表过一款能够覆盖BT.2020色域达85以上的4K液晶电视原型机,但东芝自己正堕入财务丑闻当中,缘由就在于公司经营状态不佳。
事实证明除非像三星那样体量够大,又掌握液晶面板的上游供应链,否则还真没法在电视上赚钱。索尼也是依托本钱控制和结构调整才委曲实现电视业务盈利,真要说技术有甚么进步?我看未必。
过去电视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各大厂商都觉得只要肯花工夫研究技术,就一定能有所回报。在上世纪60年代彩色电视机方兴未艾的时候,索尼借了巨额贷款,耗费近7年的时间研制出合适商品化的单枪3束阴极管,也就是我们熟习的“特丽珑”。
第二年,搭载单枪三束管的特丽珑彩电上市,为索尼往后在显像领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当年盛田昭夫从日本开发银行借得的巨额贷款也在3年内迅速还清,特丽珑为索尼贡献了大量的利润直到液晶电视时期的到来。
如果说那时的电视行业就像朝气蓬勃的青壮年,富有活力,勇于创新,有着拼搏的精神。那末现在的电视行业就是步履蹒跚的老年人,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斗志昂扬。这或许是传统家电的宿命,在高速发展了近50年后,它已疲态尽现,不单单只是电视有此境遇。
(夏普RGB三色LED背光液晶电视XS1A)
在最少十年前,当液晶电视还未一统天下的时候,电视仍然是个朝阳产业。CRT已然成为过去时,液晶、等离子、背投等新技术开始一决雌雄。我们不想计较自发光与背光技术孰优孰劣,也不需要为CCFL与LED哪一个好而争个你死我活。早在2004年,液晶电视就已诞生了RGB三色LED背光技术,由索尼开发,QUALIA005搭载。
后来夏普在2008年也拿出了RGB三色LED背光液晶电视XS1A,索尼也针锋相对推出RGB三色LED背光电视产品XR1,它们的色采表现不会比CRT等自发光电视差。而且随着局域控光技术与MEMC运动补偿技术的发展,液晶电视在对比度和画面流畅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改观。
但就是在2008、09年巅峰期过后,液晶电视的画质开始一落千丈。当时索尼乃至做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在BRAVIAEngine3图象引擎中移除从WEGA时期继承下来的DRC精密显像技术。彼时的索尼CEO霍华德·斯金格还宣称,当下的消费者对高端电视的画质好坏其实不敏感,他们更看重外观设计。
这完全不像是一家以特丽珑著称并发家的企业CEO应该说的话,反映出当时索尼对待电视业务一种诡异的态度。固然后来索尼的X-RealityPro图象引擎又重新搭载DRC精密显像技术,到了4K时期DRC已发展到能为低分辨率倍增至4K分辨率并修复画面细节。
可是逐步缩水的电路设计,几近成为电视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很多时候跑到卖场里,不言而喻地就能发现电视的画质一年不如一年。图象日益扁平化,色采愈来愈讨喜的同时,画面细节和纹理处理却愈来愈粗糙。一些图省事的厂商就直接把细节连噪点一起抹了,这时候看的就不是图象而是色块了。
真要说相比前几年电视技术进步在哪,恐怕就是以较低的本钱做出较高的色域吧,比如量子点背光技术。这玩艺儿的本钱肯定比RGB三原色LED背光便宜,但色域能遇上后者吗?那还真不一定。另外电视亮度也增加很多,大尺寸液晶电视的本钱也降下来了。
(全球首款OLED电视索尼XEL-1,两年后便停产)
总之,就是降本钱。几年来一直在以更低的价格做出接近前代水准的产品,但不是超出。RGB三原色LED背光电视完全绝迹,这难道叫进步?索尼在2008年就推出世界第一台OLED电视,但两年后就放弃了。井深大时期埋头7年研究特丽珑技术的精神,再也看不到了。
高端市场都沦落至此,中低端市场就更加可叹了。国外大厂的中低端型号基本处于任其自然状态,技术上大肆阉割,该代工的代工,该贴牌的贴牌,本钱也是一降再降。由于大家都知道论价格,你杀不过天朝企业,也就是靠品牌赚点额外智商税。真正的盈利点还是如4K电视这样的高附加值产品,不过现在4K电视的价格也在1众极为便宜的国内伪4K电视拉动下一路下滑,能硬撑到什么时候没人知道。
别看国内厂商在低价电视领域杀得正欢,但事实上他们根本不靠硬件赚钱。硬件也历来不是国内电视厂商的强项,你看那些号称自己在画质调教上多么多么努力的厂商,他们何曾提起过4K倍增技术、局域控光技术、倍速引擎或是背光技术?
他们只会告知你他们的色采又提升了百分之几,饱和度又提升了百分之几,然后用PS过的照片来告知你这一切都是真的。固然4K倍增技术、局域控光技术都是高端技术,不是那些3、四千的国内产品就能享有的。但在所谓的高画质电视发布会上,对图象处理、MEMC运动补偿、倍速引擎等该有的技术避而不谈,只是一味给你灌输好屏就是好画质的毛病概念。拜托,电视不是这么玩的好吗?
不过那些所谓互联电视厂商也许有资本对硬件技术绝不在乎,反正他们是靠内容赚钱的,而不是硬件。硬件亏钱,软件赚钱,这是许多国外大厂惯用的经营方式,最典型的就是家用游戏主机。到了掌握大量内容资源的国内运营商手里,玩得倒也有模有样,还算有点说服力。但这对画质的进步有甚么帮助吗?还是没有。
哀叹行业不争气日系电视厂商腐化史
我又想拿索尼来举例了。只要懂行的人都知道,寻求画质的话就要买老一代产品,新一代产品必定各种阉割、各种缩水。比如索尼,要买就买去年的B系,而不是今年的C系。很荣幸的是,前段时间我以3200的价格就搞到1台W系列的B系电视,还搭载有X-RealityPro图象引擎,这是我最为看中的技术。在如此低价格的领域,索尼还能用上精密显像技术,被我认为是业界最后的良知。
但今年C系产品线开始大面积更新换代后,我发现中低端的W系列全军覆没,完全被更低档次的R系列所取代。而R系列已完全阉割了X-RealityPro图象引擎,俨然就是低端产品。而最便宜的搭载X-RealityPro图象引擎的W850C价格则是从11999起,索尼电视今年的重心全部移至了4K市场。实在是可叹可叹!
中端市场的电视已没有多少画质可言,技术都阉割得差不多了。高端市场又多年没有进步,反而退步明显。我始终深信一分价钱一分货,好画质必将要付出更多的金钱。但如今即使有钱,你也找不到甚么能谈得上真正高画质的液晶电视了。这个行业究竟怎样了,没人知道。
后记:
在2008年的日本高新技术展会CEATEC上,夏普推出商品化RGB三原色LED背光电视产品。索尼更是一口气推出RGBLED电视XR1和OLED电视XEL-1,乃至还展出了27寸全高清OLED原型机。东芝则推出超解像Cell电视,松下也展出了150寸的4K等离子电视和103寸等离子电视。2008年是一次巅峰,尔后再无光辉。
(索尼于CEATEC2008上展出的27寸全高清OLED原型机)
(夏普XS1)
(东芝超解像Cell电视)
(松下103寸等离子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