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饮食 > 必看ASCO大会公布一波小细胞肺癌新进
必看ASCO大会公布一波小细胞肺癌新进
ASCO落幕,今年小细胞肺癌迎来多项免疫治疗新进展,一线纯化疗格局已被打破。
年ASC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于5月29日-31日线上举办,公布了众多新研究进展。为了让我国医生第一时间了解到此次ASCO年会展现的小细胞肺癌肿瘤领域的新理念、新技术,中国抗癌协会(CACA)联合医学界传媒,共同发起“CACA专家带你看ASCO”线上活动,本次医院党委书记、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程颖教授来分析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最新进展。程颖教授指出:“今年的ASCO是ES-SCLC看点最多的一年,口头报告中免疫一线治疗的3项研究中包含了4方面的结果: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标准化疗的II期结果,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标准化疗III期研究KEYNOTE-,CASPIAN研究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化疗(D+EP)组总生存期(OS)的更新和度伐利尤单抗+Tremelimumab+化疗(D+T+EP)组4药治疗的数据。”
01
ECOG-ACRINEA研究(摘要)ECOG-ACRINEA研究是纳武利尤单抗(Nivolumab)+标准化疗(铂类/依托泊苷)vs标准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II期研究。研究纳入的是初治的ES-SCLC,或者局限期SCLC经放化疗后诊间隔至少6个月复发并且诊断为ES-SCLC的患者,ECOGPS0-1;脑转移的患者如有脑转移症状,脑转移灶需完成放疗,且不需要激素治疗或者每天泼尼松的剂量≤10mg;无症状脑转移且脑转移灶小于1cm的患者可以入组。治疗有效患者允许选择进行颅脑预防性照射(PCI)。研究根据性别和乳酸脱氢酶是否高于正常进行分层,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OS,客观缓解率(ORR)和不良事件(AE)的情况,探索性研究包括免疫标志物分析和系列循环肿瘤DNA(ctDNA)分析(本次会议没有公布相关结果)。图1纳武利尤单抗+化疗一线治疗SCLC的II期研究设计从年5月开始到年12月,来自美国的研究中心的例患者中,例适合的患者接受了治疗。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中,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5个月和4.7个月(HR=0.68;P=0.),达到了该研究的主要终点;中位OS分别为11.3个月和9.3个月(HR=0.73;P=0.14),两组患者的OS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ORR分别为52.29%和47.71%。图2纳武利尤单抗+化疗的PFS研究结果AE方面,3/4级治疗相关AE发生率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为77%和62%,两组因AE导致治疗中断的患者比例分别为6.21%和2.07%。目前,10例患者仍然在进行纳武利尤单抗维持治疗,两组患者中与治疗无关的致死性AE相似,分别为9例和7例。研究结论:纳武利尤单抗联合标准化疗改善了ES-SCLC一线治疗的PFS,且毒性可耐受,易于管理。02
KEYNOTE-研究(摘要号)KEYNOTE-研究与IMpower研究相似,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期研究;CASPIAN研究则是研究者和患者为非盲状态,申办方为盲态的III期研究。KEYNOTE-研究比较的是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联合标准化疗(卡铂或者顺铂/依托泊苷)与安慰剂联合标准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这项研究纳入的是新诊断的未进行系统治疗的ECOG评分0-1分的IV期小细胞肺癌患者,脑转移患者在入组之前需要已经完成脑部放疗至少14天,而且神经系统症状要稳定至少7天。研究按照顺铂vs卡铂,ECOG0vs1,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还是低于正常值进行分层。完成4个周期治疗获得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的患者由研究者决定是否接受PCI治疗。患者提供肿瘤组织标本进行PD-L1检测,本研究采用的是22C3抗体。这项研究对PD-L1阳性的定义是联合阳性得分≥1,联合阳性评分是指PD-L1阳性细胞(肿瘤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与肿瘤细胞总数之比×。这项研究的主要终点为PFS和OS,次要终点包括ORR、DOR、AE的情况。图3KEYNOTE-研究设计图这项研究中例患者被随机化,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为例,安慰剂联合化疗组为例,两组分别有例和例接受了至少1剂研究治疗。从患者的基线特征看,患者在年龄、性别、ECOG评分、吸烟状态、乳酸脱氢酶水平、肝转移的情况是均衡的;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脑转移患者占14.5%,化疗组占9.8%;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PD-L1联合评分≥1的38.6%,化疗组占43.1%。这项研究进行了2次中期分析,第二次中期分析时,在意向治疗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4.5个月和4.3个月(HR:0.75,P=0.),达到了预设的单边的P=0.;在最终分析时,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中位的PFS分别为4.8个月和4.3个月(HR:0.75);中位的OS分别为10.8和9.7个月(HR:0.80,P=0.),但是最终的OS没有满足预设的P=0.。两组患者的12个月OS率分别为45.1%和39.6%,24个月OS率为22.5%和11.2%,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在OS率方面具有优势。图4KEYNOTE-研究的OS结果在ORR方面,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为70.6%和61.8%,DOR分别为4.2个月和3.7个月。从安全性看,治疗导致的任何级别的AE,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化疗组分别为%和99.6%,3-4级不良反应是76.7%vs74.9%,5级AE为6.3%vs5.4%;两组因AE导致治疗终止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4.8%vs6.3%。需要治疗的免疫相关的所有级别AE,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和化疗组分别为24.7%和10.3%,其中3/4级AE分别为7.2%和1.3%。研究认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改善了一线治疗ES-SCLC的PFS,尽管与化疗相比,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OS没有获得的预测的统计学差异,但是从OS的风险比来看是有获益趋势的。03
CASPIAN研究数据更新(摘要号)CASPIAN研究设有3个治疗组,而IMpower、KEYNOTE研究是免疫联合化疗对比化疗的设计。CASPIAN研究一组是度伐利尤单抗(Durvalumab,D)联合标准化疗,一组是Durva+Tremelimumab(T)联合化疗,还有一组是化疗组。今年ASCO口头报告中CASPIAN研究公布了两方面的内容:D+EPvsEP的数据更新和D+T+EPvsEP的数据。图5CASPIAN研究的设计图年世界肺癌大会公布结果时,数据截止在年11月,当时OS的成熟度为63%。本次ASCO会议,数据截至年1月27日,中位随访25.1个月,OS的成熟度为82%。最新的结果显示D+EP组、EP组中位的OS分别12.9个月和10.5个月(HR:0.75,P=0.);12个月和24个月OS率D+EP组分别为52.8%、22.2%,EP组分别为39.3%和14.4%,可以看到D+EP治疗能够为ES-SCLC带来持续的OS获益。更新的PFS,D+EP组和EP组分别为5.1个月和5.4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PFS率,D+EP组分别为17.9%和11.0%,EP组分别为5.3%和2.9%。图6度伐利尤单抗+化疗vs化疗的OS数据更新本次会议同时发布了D+T+EPvsEP的数据:D+T+EP组和EP组的中位OS分别为10.4个月和10.5个月,D+T+EP治疗并没有优于化疗[HR:0.82,p=0.(预设p≤0.)];但12个月和24个月OS率D+T+EP组分别为43.8%和23.4%,EP组分别为39.3%和14.4%,D+T+EP治疗在12个月和24个月OS率方面是优于EP治疗的。D+T+EP方案和EP方案治疗的中位PFS分别为4.9个月和5.4个月;12个月PFS率,D+T+EP方案在数值上更高,两组分别为16.9%和5.3%(HR:0.84,95%CI:0.70–1.01)。从毒性看,D+EP、D+T+EP和EP组中,所有级别AE发生率分别为98.1%、99.2%和97%,3/4级AE分别为62.3%、70.3%和62.8%,因AE而停药的患者比例为10.2%、21.4%和9.4%,因AE导致死亡的患者比例为4.9%、10.2%和5.6%,需要治疗的免疫相关AE分别为20.0%、36.1%和2.6%。研究认为:与EP相比,D+EP能够为ES-SCLC带来持续的OS获益,进一步巩固了D+化疗作为ES-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的地位,然而在D+EP的基础上增加T并没有带来额外的生存获益,反而增加了毒性。点评1:“免疫+化疗”一线治疗从年3月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一线治疗ES-SCLC,到年9月世界肺癌大会上CASPIAN研究结果公布以来,看到了免疫联合化疗为ES-SCLC带来OS的改善,建立了ES-SCLC一线治疗新的标准。今年ASCO公布的ES-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数据,并没有撼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D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新标准,但KYENOTE-研究的结果确实也让ES-SCLC一线免疫治疗掀起波澜,引发了关于ES-SCLC一线免疫治疗如何进行更好的思考。目前公布结果的这4项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研究中,两个PD-L1抑制剂的研究都获得了OS的改善,而两个PD-1抑制剂的研究在OS上没有获得统计学显著差异。这4项研究尤其是IMpower、CASPIAN、KEYNOTE-这3项III期研究看似相似,但是在研究设计、研究人群、研究结果、后续治疗以及研究药物处处存在细微的差别。从研究设计来看KEYNOTE-在研究分组、盲法、主要终点、化疗周期方面与IMpower相似,而CASPIAN研究为3组设计,增加了PD-L1抑制剂+CTLA-4抑制剂+化疗的4药治疗组,这项研究不是双盲的设计,化疗周期与临床实践更相符,为4-6个周期。从统计假设看,IMpower研究设计相对简单,OS和PFS双终点设计,仅对α进行了一次拆分,最终这项研究获得了OS和PFS的双重改善;CASPIAN究虽然增加了一个研究组,对α进行拆分,但仅有一个主要终点OS,舍弃了PFS同时获益的完美要求,最终获得了D+化疗2.5个月的OS改善。这项研究美中不足是D+T+化疗组的设计分走了α,却没有在4药治疗组看到OS的获益;KEYNOTE-效仿了IMpower研究,α在OS和PFS之间进行拆分,但研究进行了2次中期分析,采用固定次序检验,期望同时取得PFS和OS的获益,甚至也希望在ORR上实现突破,然而最终这项研究仅获得了PFS的统计学改善。在研究人群方面:这几项研究中,KEYNOTE-研究纳入了更高比例的ECOG评分1分的、年龄≥65岁的患者。在KEYNOTE-研究中,与化疗组相比,帕博利珠单抗+化疗组纳入更多比例的预后较差的脑转移的患者(14.5%vs9.8%),这些研究人群方面的差异可能也是导致两组OS缺少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之一。后续治疗方面:KEYNOTE-研究中化疗组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比例更高(52.9%vs65.5%),而且其中接受免疫治疗的比例也更高(4%vs13.9%),这可能也是这项研究中两组OS没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之一。研究结果方面:今年ASCO上CheckMate9LA研究证实了PD-1抑制剂联合CTLA-4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NSCLC能够带来PFS和OS的改善,然而CASPIAN研究的结果看到4药治疗却没有为ES-SCLC带来OS的改善,考虑可能由于SCLC与NSCLC不同,SCLC的异质性非常显著。在肿瘤细胞方面SCLC的起源多样,染色体不稳定,基因组复杂性;在肿瘤微环境方面,肿瘤血管异常明显,SCLC缺失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细胞表达PD-L1,除了肿瘤细胞外,免疫细胞NK细胞也表达PD-L1,这些因素提示SCLC中免疫治疗策略可能会与NSCLC不同,比如抗血管药物治疗促进SCLC血管正常,改善肿瘤微环境缺氧状态,增加免疫细胞浸润的治疗策略可能会给SCLC带来额外的获益。点评2:PD-1抑制剂与PD-L1抑制剂的区别KEYNOTE-研究结果公布后,再次提出PD-L1抑制剂与PD-1抑制剂差异的问题。从药物的晶体结构看:与PD-1抑制剂相比,PD-L1抑制剂有更强的亲和力。从作用机制来看:PD-1主要表达在免疫细胞,PD-1抑制剂主要作用于肿瘤微环境;PD-L1既表达在免疫细胞,也表达在肿瘤细胞,既作用于肿瘤微环境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PD-L1抑制剂除了阻断PD-L1与PD-1的结合,也阻断与B7-1结合,T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充分。PD-L1抑制剂还能通过改善巨噬细胞ADCP(抗体依赖细胞吞噬效应)效应激活PD-L1+NK细胞。PD-L1能够保留PD-L2通路,保持更强的自身免疫调节功能,降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免疫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理论上PD-L1抑制剂较PD-1抑制剂有更强的免疫调节作用,但临床很难进行两类药物的直接比较。04
安罗替尼联合方案今年ASCO年会上也公布了一项多靶点抗血管药物安罗替尼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单臂II期研究,纳入的27例患者获得了77.78%的ORR和9.61个月的PFS。我们也进行一项安罗替尼联合PD-L1抑制剂TQB治疗实体瘤的I期研究,今年也在ASCO公布了结果。这项研究纳入了6例SCLC患者,3例获得了PR的疗效,2例疾病稳定(SD)。这些研究结果也让我们对正在进行的安罗替尼联合PD-L1抑制剂TQ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III期研究充满期待。05
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TIGIT是另一免疫检查点,在CD4+T细胞、效应CD8+T细胞和NK细胞中高表达。抑制TIGIT不仅影响T细胞免疫,也会恢复NK细胞的功能,和PD-1、PD-L1抑制剂能够发挥协同作用。目前一项Tiragolumab+阿替利珠单抗+化疗vs安慰剂+阿替利珠单抗+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III期研究也正在进行中。国产的PD-1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Tislelizumab)在ES-SCLC一线治疗II期研究中获得非常好的数据。研究纳入17例初治ES-SCLC患者,获得76.5%的ORR,6.9个月的PFS和15.6个月的OS,可见PD-1抑制剂也可能成为ES-SCLC一线治疗的选择。目前Tislelizumab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III期随机对照研究正在进行。除此之外,复宏汉霖的PD-1抑制剂HLX-10、君实的PD-1抑制剂JS以及恒瑞的PD-L1抑制剂SHR也纷纷在ES-SCLC进行III期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将会给我们更多关于PD-1和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ES-SCLC的证据支持。06
生物标志物探索从IMpower、CASPIAN和KEYNOTE-的OS曲线可以看到,免疫联合化疗的优势在6个月内并未显现,6个月后免疫联合化疗的优势才逐渐显示出来,提示有一部分SCLC患者能够从免疫联合化疗中取得长期获益。未来生物标志物(Biomarker)的选择将是ES-SCLC一线免疫治疗的关键。目前的几项研究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PD-L1表达和肿瘤突变负荷(TMB)是免疫治疗常探索的两个标志物。SCLC中PD-L1的表达(无论是肿瘤细胞的还是肿瘤细胞、免疫细胞联合)都不能预测免疫联合化疗一线治疗的疗效,TMB也同样未能预测SCLC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KEYNOTE-研究是一项包括SCLC队列的篮子研究,这项研究发现T细胞炎症基因表达谱能够预测免疫治疗的疗效。在今年ASCO年会上一项来自埃默里大学(Emory)的研究对61例SCLC和类癌进行了RNA测序分析,按照转录因子的SCLC分子分型,发现T细胞炎症基因表达谱高表达的患者富集在Y亚型中,而且在Y亚型的患者中有显著的T细胞受体重排,提示Y亚型的SCLC可能是免疫治疗的获益的患者。随着对SCLC免疫微环境特征的充分理解,不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机体免疫系统复杂的作用机制的全面解析,经标志物的筛选,采用更高效的治疗策略最终将实现SCLC的治疗现状彻底改变。专家简介程颖教授
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医院党委书记,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副理事长,CSCO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CSCO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肝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肿瘤大数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委员,全国医师定期考核肿瘤专业编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计生委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师协会肺癌培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担任《中华肿瘤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本文首发:医学界本文作者:俞舜仁责任编辑:Sharon田栋梁更多医疗资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