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饮食 > 从一个病例看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思路

从一个病例看颈部肿块的超声诊断思路



⊙作者/李志勇冯霖

⊙单位/医院

正文共:字4图

预计阅读时间:3分钟

患者女,24岁,因发现右侧颈部无痛性包块7天入院检查,无其他不适。

颈部超声检查发现一大小约35×13mm的囊实性包块,实性部分以低回声为主,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CDFI示实性部分内血流信号丰富,分布杂乱(图1和图2)。

图1示颈部包块

图2CDFI示包块内血流信号丰富

对于颈部包块,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应按其病因、性质进行分析。

病因来源:淋巴结、先天性肿块、新生物、炎性包块、甲状腺病变等;

囊性肿块:淋巴结囊性变、肿瘤囊性变、脓肿、血管相关性疾病等;

实性肿块:颈动脉体瘤、神经源性肿瘤、血管瘤、淋巴结肿瘤等。

此患者颈部无痛性肿块,短期内发病,应考虑为新生物,需要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炎性包块并脓肿形成: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及压痛,继而出现波动感。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型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并可见透声差的无回声区,周边组织水肿。

血肿:多数具有外伤史,多呈混合性回声,新鲜出血表现为无回声,其内见点状低回声。

结核性淋巴结炎:多伴有结核中毒症状,如发热、盗汗等。声像图表现为病变淋巴结呈串珠状分布,相互融合,内部回声多样,可出现坏死、脓肿、钙化,易累及周边组织。

淋巴瘤:病变淋巴结回声明显减低,甚至为极低回声,内部出现筛网状结构,可有坏死液化,但钙化相对罕见。

神经源性肿瘤:多呈低回声,边界清,类圆形,可出现囊性变及钙化。肿瘤与神经干关系密切为诊断的关键。

淋巴结囊性变: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前者常见于化脓性淋巴结炎、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后者常见于淋巴瘤、转移瘤等。

转移性淋巴结内可出现原发癌的一些特点,如来源于鼻咽癌、甲状腺癌出现坏死液化,来源于乳腺癌、甲状腺癌出现微钙化。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病灶多数位于头颈部,尤其以鼻咽癌、甲状腺癌多见。此包块内出现微钙化及液化,应首先考虑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

于是,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发现甲状腺双侧叶多个低回声结节,结节内可见微钙化,CDFI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分布杂乱(图3和图4)。超声诊断:甲状腺双侧叶多发结节(考虑乳头状癌);右侧颈部转移性淋巴结。最终经手术病理证实。

图3示右侧甲状腺低回声结节伴微钙化

图4CDFI示结节内血流信号丰富,分布杂乱

本例中,如只按临床要求检查,易造成漏诊。超声检查一般按临床要求进行,当遇到问题时,超声医生应打破常规,可根据需要跨区域、跨系统、跨脏器检查,以增加诊断的准确性。

推荐阅读:

肾积水并肾盂低回声团块的诊断思路

诊断思路:常见的肺动脉内异常血流

学术主编/刘德泉

投稿邮箱/xihuansushi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ys/13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