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饮食 > 集思医案清朝末年的鼠疫实录及论治
集思医案清朝末年的鼠疫实录及论治
前言: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鼠疫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主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行,鼠、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主。鼠蚤为传播媒介,亦可经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鼠疫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行,我国在解放前也曾发生多次流行,目前已大幅减少,但在我国西部、西北部仍有散发病例发生。(PS:动物传人,人传人,比这次新冠更严重。)
本病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血,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根据病情可分为:轻型鼠疫、腺鼠疫、肺鼠疫、脓毒血症型鼠疫、少见类型(皮肤型、眼型、咽喉型、肠炎型、脑膜炎型)。
轻型鼠疫:多见于流行初期或末期、以及曾预防接种者。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血现象。
腺鼠疫:最多见,常发生于流行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血。鼠蚤叮咬处引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腹股沟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内因继发肺炎或脓毒血症死亡。
肺鼠疫:原发性肺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多见于流行高峰,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色血痰(咯血)。重症病人多于2~3天内死于心力衰竭、休克。继发性肺鼠疫是在腺鼠疫和脓毒血症型鼠疫的基础上,继发肺部感染,临床表现与原发性肺鼠疫相同。
脓毒血症型鼠疫:也称暴发性鼠疫,多为继发性。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出血、神志不清、谵妄或昏迷(中医中脏)。病人常于3天内死亡。病人因皮肤广泛出血、瘀斑、发绀,死亡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PS:症状逐渐加重,邪气病位越来越深!
皮肤型:鼠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形成疱疹和脓疱,可混有血液,可形成疖、痈。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疽。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或水痘。
眼型:病菌侵入眼部,引起结膜充血、肿痛,甚至形成化脓性结膜炎。
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引起急性咽炎及扁桃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咽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
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
脑膜炎型: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脑膜刺激症状,脑脊液为脓性,涂片及培养可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集思医案》序:清朝末年的末尾,广州医林中,以专研经方著名的医家有四人,当时称为"四人金刚",他们是陈英畦、黎庇留、谭彤晖、易巨荪。陈英畦著述有《读过伤寒论》、《读过金匮论》《麻痘蠡言》三书流行于世。黎庇留著有《伤寒崇正编》。谭彤晖为南海县举人,号星缘,亦作星源,有无著述不太清楚。易巨荪著述我仅见到此医案书。易巨荪,名庆棠,号巨荪,亦作巨川,鹤山县人,住在西关小半甫,门上写着"集易草芦"。易巨荪民国二年去世。其运用经方比陈英畦、黎庇留两人更为灵活。书未交付印刷,第一次见是朋友存手稿一册。借过来钞了一本,以反复体味。本省医籍中以医案为最少见,得此一册,为本省医林著述中生色不少。后学肆江苏任之识。
下面进入正题,别着急.....
原文:甲午岁,吾粤疫症流行,始于老城,以次传染,渐至西关,复至海边而止。起于二月,终于六月。凡疫疾初到,先死鼠。礼曰:是谓发天地之藏诸蛰皆死。是时虫蚁皆死,鼠穴居亦蛰之类。后及人。有一家而死数人者,有全家覆绝者,死人十万有奇。父不能顾子,兄不能顾弟,夫不能顾妻,哭泣之声遍间里。疫症初起,即发热恶寒,呕逆眩晕,其似伤寒少阳病。惟发热如蒸笼,眩晕不能起,或目赤或红或黑,或吐虫或吐血,此其不同也。有先发核后发热者,有发热即发核者,有发热甚或病将终而后发核者,有始终不发核者。核之部位有在头顶者,有在胁腋者,有在少腹者,有在手足者。又有手指足趾起红气一条,上冲而发核者,见症不一。大约以先发核为轻,热核并发次之,热甚核发又次之,病将终发核,始终不发核为重。核之部位以在顶,在胁腋,在少腹为重,在手足为轻。经曰:"入脏者死,出腑者愈。"脏,心肾也。在心则谵语,神昏直视;在肾则牙关紧闭,失音难治。腑,胃也。在胃虽谵语仍有清,时口渴,便闭,此病甚轻,白虎承气可治,即生草药亦能愈之。医者见其愈也,于是以不经之药,遍于路途,庸陋之方,登诸日报。甚至樵夫牧(竖)屯丁(龟)妪谬谓得古人按摩针灸之术,高车驷马,操司命之权矣。予恻然悯之。于是穷灵素论略千金之理,至金匮阴阳毒一症,见症虽未尽同而病源无异。方中以升麻为主,鳖甲当归甘草川椒雄黄次之阴毒去雄黄川椒。复读千金方,有岭南恶核,朝发暮死。病症与近患疫症无殊。其方有五香散,亦以仲师升麻鳖甲为主,而以香药佐之。因不禁恍然大悟曰:"疫者,天地恶厉之气也。人感毒气或从口鼻入,或从皮毛入,其未入脏与腑之时,必在皮肤肌腠经络胸膈之间,亦当使之由外而出,故升麻一味为此病要药。仲师故用至六两之重,古之一两即今之三钱又分三服六两即今之六钱。"若先用苦寒攻下之药,何异闭门驱盗。即至入脏与腑仍可用升麻鳖甲汤,随症加入各药以收效。予与黎庇楼(留)、谭星缘二友再三商度,因升麻一味骇人闻见,改汤为散雄黄川椒间有不用,活人无算。吴太史秋舫、李君樵茂才,见予等全活甚多,与清平局绅朱秩生孝廉创办十全堂医局李受天孝廉办事尤力,延予与庇楼(留)主席。予生平有傲骨,向不肯就医席,吴李二公再三劝驾,遂允就席一月,每日到局一时之久不受诊金,明素志也。余则庇公司其职,应手奏效。实庇公之力居多,无庸枚举,谨将予所治各症择数条列后,俾知此方为治此症之确据,庶后有患此者,不至茫然无把握云尔。翻译:甲午年,我粤(广东)发生烈性传染病,最早从老城开始,挨个地方出现疫情,逐渐发展到西关,又传染到海边(不能再传播了)。从二月开始,终于六月(经历了4个月)。凡疫情所到之处,刚开始都是先老鼠死亡。礼曰:是谓发天地之藏(风者,天地之生气,寒者,天地之藏气)蛰(动物在冬天潜伏起来,不食不动)类动物好多都死了。当时虫蚁之类都死亡了,老鼠居住在洞里跟蛰虫相似,然后累及到人类。有的一家死了好几个人,有的全家都死了,死的人数十万还多。做父亲的不能照顾孩子,做兄长的不能照顾弟弟,做丈夫的不能照顾妻子,哭泣的声音到处都是。传染病刚开始的时候,随即出现发热怕冷、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症状像是伤寒少阳病(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发热像在笼子里蒸一样(估计更蒸桑拿差不多?),头晕目眩不能起床,眼睑出血,眼睛看上去有的红赤充满血丝,有的出血都发黑了,呕吐有的人吐虫(蛔虫之类),有的人直接吐血(消化道出血),这点与伤寒少阳病不同。有的人淋巴结肿大,然后发热,有的人先发热随即淋巴结肿大,有的发热到很严重,或病严重到不行了,才出现淋巴结肿大,有的淋巴结始终不肿大。肿大淋巴结有的在头颈部,有的在腋下,有的在腹股沟,也有在四肢的。有的先从手脚指头出现一条红线(淋巴管炎),沿着淋巴管上行而发淋巴结肿大,症状都不太一样。大概先出现淋巴结的轻一些,发热与淋巴结肿大一起出现的重一些,发热重再起肿大淋巴结的又重一些,病到最后才出现淋巴结肿大或者始终不出现淋巴结肿大的病情最重。肿大淋巴结在颈项部、腋窝、腹股沟的病情较重,在四肢的轻一些。内经说:"(邪气)入脏者死,出腑者愈。"脏,就是心肾。邪气在心脏,会出现说胡话,神志不清,目光呆滞;在肾脏则牙关紧闭不能说话,都属于难治的情况。腑,就是胃。邪气在胃,虽然也可以出现说胡话的情况,但是神志尚清,有时候可见口渴、不排便的症状,这种情况比较轻,白虎汤、承气汤之类可以治疗,即生草药(粤语,小伤病通常用生草药捣烂外敷)亦能治愈。有的医生见这些药能治愈这次传染病,于是把这些不常用的药物,随处可见的药物,组成庸陋的方子,刊登到报纸上。甚至砍柴的、放牧的、种地的、一些老年妇女,胡说得到古人按摩针灸的技术,变得很有言权,操纵人们的生命。我感到悲伤而且同情。于是看遍了《灵枢》《素问》《千金要方》的医理,直到看到《金匮要略》“阴阳毒”一症,症状虽然不全同,病源相同。方中以升麻为主药,鳖甲当归甘草川椒雄黄为辅助,阴毒去雄黄川椒。后又读《千金方》,有岭南恶核病,早上得病晚上可能就死掉了。病症与近来所患传染病相同。书中有方有五香散,也把仲景仲先师升麻鳖甲为主药,而以香药为辅助。不禁恍然大悟:"传染病是天地之间恶劣之气(气候变化造成的)。人感传染病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入,邪气没有进入脏腑的时候,一定在皮肤肌腠经络胸膈之间,应当使邪气由外而出,故升麻这味药为治疗此病要药。所以仲景先师用到六两这么多,古时候一两相当于清朝末年的三钱,然后这个量分三次服,六两就是六钱。如果先用苦寒攻下的药物,就好比关了门驱赶盗贼(没门贼怎么跑出去)。即使邪气到了脏腑这一层,仍然可以用升麻鳖甲汤,根据症状加入各类而获效。我与黎庇留、谭星缘两位朋友再三商量,因为升麻这个药的使用容易吓到人,改中药汤剂为散剂使用,散雄黄、川椒有时候不用,救活的人无法计算。吴太史秋舫(人名)、李君樵茂才(人名),见到我们救活的人很多,二人与清平局绅朱秩生孝廉(人名?)创办十全堂医局,李受天(人名)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办事尤力,邀请我和黎庇留去坐诊。我生平有傲骨,不喜欢去医馆坐诊,吴、李二人再三劝我,才答应坐诊一个月,每天到局里坐诊两个小时,不收诊金,以表明我的志向。其余时间黎庇留坐诊,应手奏效。其实黎庇留的功劳多一些,不胜枚举,谨将我所治各症择数条列于文后,使读者知道此方是治此病症的确凿证据,以后有患此病者,不至于茫然而没有把握使用。
原文:宝华坊鲍少谷,有一女,患时疫,发热恶寒,呕逆,眩晕,有一核如鸡子大,起在头顶。予骇而谓之曰:"此部位甚险,幸治之颇早,未有误服别药。"嘱其以蒲公英、蓖麻,苏叶,片糖捣烂敷核。拟桂枝汤加紫草忍冬各五钱,服后啜粥出汗。翌日,拟小柴胡汤加升麻鳖甲,一连二服,下黑粪数次而愈。此症初用桂枝汤者,以其未有口渴,舌苔如常人,毒邪未入里,故以桂枝从营卫以外托之也。
翻译:宝华坊(单位)鲍少谷(人名),有一女儿,感染流行病,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眩晕,身上有一个鸡蛋大肿大淋巴结,开始在头项部。我很惊讶,给他说:"这个部位淋巴结肿大很危险,幸亏治疗早,没有服其他药耽误病情。"嘱其以蒲公英、蓖麻、苏叶、片糖(片糖就是片状的糖块,有红片糖、冰片糖等)捣烂外敷到肿大淋巴结上。汤药以桂枝汤加紫草、忍冬各五钱,服药后喝粥出汗。第二天,开小柴胡汤加升麻、鳖甲,服药二次,解下黑便好几次,病就好了。此症开始用桂枝汤,是因为患者没有口渴,舌苔和正常人一样,毒邪未入里,所以用桂枝汤从营卫把邪气向外托出。
原文:施澜初老友有一婢,先起一红点在手指,随即有红气一条上冲手腕,遂起一核时人目为红丝疔,发热恶寒,头痛。予嘱其照上敷法,拟人参败毒散加升麻、鳖甲、红条紫草、忍冬,二服全愈。
翻译:施澜初老友(人名)有一婢(旧时受有钱人家雇佣的女孩子),开始发病的时候起一红点在手指,随即有红气一条上冲手腕(淋巴管炎),又起一肿大淋巴结,当时人们称之为红丝疔,患者发热恶寒、头痛。我要求她以蒲公英、蓖麻、苏叶、片糖(片糖就是片状的糖块,有红片糖、冰片糖等)捣烂外敷到肿大淋巴结上,汤药以人参败毒散(人参,北柴胡,炙甘草,桔梗,川芎,茯苓,枳壳,前胡,羌活,独活,薄荷,荆芥穗,防风,连翘)加升麻、鳖甲、红条紫草、忍冬,服药两次就痊愈了。
原文:龙津桥梁某,老友梁镜秋同族也。其幼子起一核在腋下,发热惡寒,呕逆眩晕,口苦便闭。镜秋嘱其邀予诊。予曰:"核在腋下,毒气最易入心。"急宜用药敷核上以上所列各药。用大剂四逆散料,中用枳芍加桔梗紫草忍冬,入升麻鳖甲散18两,连服数日全愈。
翻译:龙津桥(地点)梁某(人),与我老友梁镜秋(人名)同宗族人。他小儿子在腋下长一个肿大淋巴结下,发热、恶寒、恶心呕吐、眩晕、口苦、大便解不出来。梁镜秋给他说找我看看。我说:"腋下肿大淋巴结,毒气最易攻入心脏。"抓紧用蒲公英、蓖麻、苏叶、片糖(片糖就是片状的糖块,有红片糖、冰片糖等)捣烂外敷到肿大淋巴结上。用大剂量四逆散(柴胡、赤芍、枳实、炙甘草),用方中枳实、芍药加桔梗、紫草、忍冬藤,同时加入升麻、鳖甲散18两,连续吃了好多天就痊愈了。
原文:第三甫源张植臣,予之襟兄也。患疫核在少腹,寒热,眩呕,遍请治疫诸先生,或用刀针,或用钳刮,食草头及羚羊犀角大黄数服,病益剧。谵语,手足振,昏不识人,白日如见鬼。病已七日矣。梁瑞阶内兄,与其弟桂南邀予往诊,恐其病不可为,再三推却弗得。姑以大剂升麻鳖甲散料二两有奇,入紫草两煎服。是夜即能睡,翌日,神色清爽,能辨人,惟核则坚如石,色青白,即用酒糟蓖麻苏叶入,升麻鳖甲散敷核,复用当归四逆汤,以苏梗易桂枝,加紫草忍冬竹茹枳实,汤成去渣,入升麻鳖甲散两煎少顷,一连数服散断每日用轻二钱,其核软,大而红,再以前方加生北芪五钱,微流恶水即愈。核在少腹,毒气最易入肾,此症险症已具,得愈亦幸矣哉。翻译:第三甫源张植臣(人名),我的襟兄(妻子的姐姐或者妹妹的丈夫)也。得了流行病,在腹股沟有肿大淋巴结,恶寒发热,眩晕,恶心呕吐,请了好多治传染病的大夫,有的大夫用刀刺,有的用钳刮,吃草头(一植物)及羚羊、犀角、大黄的方子好多付,病情加重,出现谵语(说胡话),手脚震颤,神志不清,身边人都不认识了,白天跟见了鬼一样(就是谵妄的症状)。已经病了七天了。梁瑞阶(人名)内兄(妻子的哥哥),和他弟弟桂南(人名)邀请我去诊治,我怕他病不好治,推脱好几次都不行。姑且用了大剂量升麻鳖甲散的药,二两还多,加入紫草一两煎服。当天晚上就能入睡了,第二天精神清爽,能认得人了,只是肿大的淋巴结还是坚硬如石,颜色青白,用酒糟(是米、麦、高梁等酿酒后剩余的残渣)、蓖麻、苏叶,加入升麻鳖甲散方中,外敷肿大淋巴结,又内服当归四逆汤,把桂枝改为紫苏梗,加紫草、忍冬、竹茹、枳实,熬好汤药去药渣,加入升麻鳖甲散一两再煎煮一会,一连喝了好几付,每天减少二钱用量,肿大淋巴结变软,变得肿大颜色发红(之前颜色青白),再以前方加生北黄芪五钱,肿大淋巴结流出少量恶水就好了。如果肿大淋巴结在腹股沟位置,毒气最容易入肾脏,这就危险了。这个病例就已经很危险了,能够治愈简直是幸运了。原文:吉祥坊陈妇患时疫,寒热,眩呕,口渴,有红点小粒在足大趾,红气上冲至髀,起一核下少腹约二寸,予拟大剂四逆散,加紫草竹茹桔梗,入升麻鳖甲散料18两服,翌日,复用四逆散,加桃仁红花紫草竹茹花粉,仍用升麻鳖甲散如前,月事得通,毒从血解而愈。此症多是毒入血分,治妇人以通月事为上乘,即仲师升麻鳖甲汤用当归,鳖甲亦从厥阴着眼,厥阴肝藏血故也。仲师又有赤小豆当归散治脓已成者,亦即此意。但散不能急办,予见有核已成脓者,嘱其以赤小豆(一)两当归尾而二两浓煎代茶,至竹茹、苏梗、红花、紫草、钩藤、蒺藜、归须、忍冬通经活络凉血之品,宜随证加入。翻译:吉祥坊(单位)陈妇(人)患流行病,恶寒发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口渴,有红点小粒在脚大拇指头,红气上冲到大腿(淋巴管炎),然后长了一个肿大淋巴结在腹股沟,约2寸大小,我用大剂量四逆散(柴胡、赤芍、枳实、炙甘草),加紫草、竹茹、桔梗,同时加入升麻鳖甲散18两,第二天,又用四逆散(柴胡、赤芍、枳实、炙甘草),加桃仁、红花、紫草、竹茹、花粉,仍然同时加入升麻鳖甲散,陈妇人月经来了,邪毒从月经出而病愈。这个病多是因为邪毒进入血分,治疗女人以通月经为最好,也就是张仲景先师升麻鳖甲汤中用当归的寓意,鳖甲也是从厥阴经着眼,厥阴肝脏藏血就是这个意思。张仲景先师又有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痈肿脓已成者,也是这个意思。但这个散不能着急用,我见有肿大淋巴结已经成脓的人,让其用赤小豆1两、当归尾二两浓煎代茶喝,同时随证加入竹茹、苏梗、红花、紫草、钩藤、蒺藜、归须、忍冬通经活络凉血的药物。原文:予堂弟妇冯氏,有一核在髀,寒热,眩呕,小便疝如刺,每小便血从而下,辛苦异常。予嘱其先服升麻鳖甲散两,复仿热入血室之列,用小柴胡去参夏,轻用生姜加紫草、桃仁、红花、枳实、白芍,月事得通而愈。翻译:我堂弟媳妇冯氏,有一个肿大淋巴结在大腿,恶寒发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小便(疝?不懂)疼痛针刺样感觉,每次小便都便血,解小便十分辛苦。我让她先服升麻鳖甲散1两,然后仿热入血室的治疗方法,用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用少量生姜,加紫草、桃仁、红花、枳实、白芍,月经通畅病就好了。原文:予旧居在龙津桥二约,其横巷有姓孔者,家小而贫者也。其妻患疫核在髀,寒热,眩呕,腹痛,有孕已足月矣。得病二日,即产一女,谵语,不识人。予闻之,送升麻鳖甲散18两,二日服散三两,诸症退去,嘱其先食粥,后食饭,数日后即食姜醋,半月后精神如平时,此症若在小产或核在小腹多死。翻译:我的旧居所在龙津桥二约(位置),其横巷有姓孔者(人),家人少而且很穷。他妻子得了流行病,在大腿长了肿大淋巴结,恶寒发热,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肚子痛,怀孕已经足月了。得病二天,便生下一女儿,说胡话,不认识人。我听说后,送他升麻鳖甲散18两,两天服散三两,症状都缓解了,我要求他头几天先喝粥,然后再吃米饭,几天后可加入姜醋调味,半月后精神恢复正常。如果病发生在小产的时候或肿大淋巴结在腹股沟多不可救治。原文:以上数条,诸法虽未尽备,然由此推广之可以应用无穷,至若白虎承气可以治者,即上所谓在腑之义,人人皆知,无庸多赘。抑予更有深义焉。仲师以百合狐惑阴阳毒合编,以其皆奇恒病,异流而同源者也。予见有吐虫者,大渴引饮,嘱其朝服升麻鳖甲汤,暮服白虎汤送乌梅丸而愈。亦见有病愈后起居坐卧不安,语言错乱而为百合病者,予按百合法治之而愈。是又仲师言中之旨可以比例而得之也。若夫卒起即牙关紧闭,直视失音,昏不知人,顷刻即死,此又非人力所可挽救者。入藏即死,虽有奇方,奈之何哉?或曰:"疫者,天之所以罚恶人,劝善人也。先生通阴阳之秘,穷脏腑之原,此方一出,人事既尽,天道反无权矣。"予曰:"福善祸(谣)者,天理之常也;好生恶杀者,仁人之心也。设有人于此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必问其为善人为恶人而后救之,必非人情也。况病有在脏与在腑之不同,即药有能治不能治之各异,则是以其可治者尽其道于人,其不可治者仍归其权于天,如是而已。"客曰善。
翻译:以上数条,诸多方法没有完全备述,然而由此推广使用,便可用于很多人。至于像白虎汤、承气汤可以治愈的案例,也就是上面提到的邪气在腑的情况,大家都知道,就不多说了。但是我觉得更有深远的意义。仲景先师用百合狐惑阴阳毒编著为一篇,因为这些都是特殊的疾病,表现不同但都属于一类。我见有呕吐蛔虫的人,口渴厉害喝很多水,让他早上服用升麻鳖甲汤,晚上服用白虎汤送服乌梅丸就治好了。也见有人病好了以后坐卧不安,语言错乱,是仲景所谓的百合病,我按百合病治法治愈。仲景先师的话中寓意可以多少了解到。如果患者突然发病,牙关紧闭,两眼发呆,不能说话,意识丧失不认识人(脑出血、癫痫、脑梗塞),短时间就可以死亡,这样的情况依靠人力也不可挽回。邪气入藏就离死很近了,虽有神奇的方子,不能喝又能怎么办?有的人说:"传染病,是上天对人的惩罚,是让人从善。先生(易巨荪)通晓阴阳的秘密,熟悉脏腑的原理,方药一出,人都治好了,天道(上天对人的惩罚)就不存在了。"我说:"福祸,是天之常理,崇尚生命,反对杀害,是仁人之心啊。如果有人陷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定要问问他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再救他,这一定不合人情。更何况病有在脏与在腑的不同,药有能治不能治的区别,就是要把可治的情况由人决定,不可治的情况由天决定,也就是这样了。"门客称回答的好。
大力出奇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