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治疗 > 长骨骨骺软骨管中淋巴管的形态特征

长骨骨骺软骨管中淋巴管的形态特征



 【摘要】 目的 研究骨骺中软骨管与淋巴管的结构和分布,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8、14、22、29周死胎和死亡新生儿胫骨近端骨骺,用he、改良的5-核苷酸酶组化染色方法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胎儿8周时无软骨管出现,14周时数目较少,22周时增多,29周时最多,分支复杂,向心性走行,呈“枯树枝”样结构,末端分支为盲端,彼此之间互不吻合。新生儿次级骨化中心已经出现,软骨管数目减少,生长板内可见交通软骨管。软骨管由软骨膜和交叉韧带附着处长入,多由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1/5的软骨管尚含有淋巴管。毛细淋巴管多分布于骺近中心和生长板的静止带,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基底膜缺如,无周细胞,内皮重叠连接,有锚丝同外周的胶原纤维相连。结论 胎儿胫骨近端骨骺中存在淋巴管,淋巴管是软骨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有学者报道人椎间盘软骨板和膝半月板中存在淋巴管,改变了软骨中没有淋巴系统的传统观念,并认为淋巴管具有维持组织的生物力学特性、参与软骨损伤愈合的功能[1,2],为软骨疾病的研究提出了新课题。然而,截止目前尚没有骨骺软骨淋巴系统的报道,本研究用组织化学方法及透射电镜探讨这一问题,同时阐明淋巴管与软骨管的关系。

  材料与方法

  材料

  8周、14周、22周、29周死胎和死亡新生儿胫骨近端骨骺。萘酚as-bi、固红tr(sigma公司)。

  方法

  1.大体标本 矢状面切取全骺1.0mm厚切片,质量分数为10%甲醛固定,nikonmicroscope-fax显微摄像,放大4倍。

  2.he染色 标本离体后,质量分数为10%甲醛固定7d,edta脱钙30d,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普通光镜观察。

  3.组织化学染色 5’-核苷酸酶反应和碱性磷酸酶反应组织化学染色,冰冻切片,体积分数为4%的甲醛固定2min。溶有5mmmgso4,2mmpb(no32135mm蔗糖和2mmamp的0.2mtrismaleate(顺丁烯二酸)缓冲液(ph7.2),37℃浸染35min。溶有25mg萘酚as-bi,50mgfastred的0.1mtris-hcl缓冲液(ph9.2),37℃浸染60min。普通光镜观察。

  4.透射电镜观察 标本离体后,分别于矢状面骺边缘、近中心、中心,横断面边缘、近中心、中心切取1.0mm×1.0mm×1.0mm标本,常规清洗、固定、脱水、树脂包埋,半薄切片定位,lkb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酸铅双重染色,jem-1200ex透射电镜观察。

  结果

  大体标本观察:胎儿胫骨近端骨骺是软骨骺,8周时尚无软骨管出现,14周时软骨管数目较少,22周时数目增多,29周时数目最多,发育最完善,呈“枯树枝”样结构(图1),除多从软骨膜长入,向心性走行外,还可见由交叉韧带附着处长入;骺外带粗大而稀疏,近中心密集而分支复杂,中心部位移行为盲端。新生儿次级骨化中心已经形成,直径约3mm,软骨管数目减少,可见一连接干骺端与关节面的交通软骨管。

图1 29周胎儿胫骨近端骨骺,可见发育完善、分支复杂的软骨管,×4

  he染色:软骨管为疏松结缔组织包绕的管状结构,其内血管呈丛状分布。在骺软骨边缘,可见软骨膜向基质呈囊状内折凹陷,顶端存在管腔结构。软骨管内动脉壁厚,似有平滑肌,多位于软骨管的中心部位,伴行静脉腔大壁薄,毛细血管位于软骨管的周边,腔内有红细胞。软骨管终端为毛细血管球。此外,软骨管内还可见一些壁薄不规则的管腔结构,腔内无明显内容物(图2)。

图2 29周胎儿骺近中习软骨管,除动、静肪和毛细血客,

  还包含内皮薄、开头不规则的管状结构,he染色×200

  组织化学染色:淋巴管内皮细胞中的5’-核苷酸酶使棕色的铅化合物沉淀,血管内皮无该酶而呈现碱性磷酸酶反应阳性着色——红色,由此提示淋巴管内皮呈棕色,血管内皮呈红色。14周胎儿胫骨近端骨骺软骨管中没有淋巴管,22周、29周胎儿和新生儿有淋巴管,与软骨膜或交叉韧带内的淋巴管相连续(图3)。软骨管内淋巴管的出现率约为1/5,在次级骨化中心出现之前主要分布在骺近中心,以后主要分布在生长板的静止带和增殖带。

图3 22周胎儿骨骺生长板静止带和增殖带内的淋巴管(l),

  与血管伴随,阴化染色×400

  透射电镜观察:骨骺软骨管内,毛细血管直径7~9μm,内皮厚0.2~0.4μm,基底膜连接,有周细胞,内皮细胞紧密连接,胞浆内有大小均匀的质膜小泡(图4)。另外可见同毛细血管结构特征明显不同的毛细淋巴管,腔大,壁薄约0.1μm,基底膜不连续或缺如,无周细胞,内皮胞浆内有大小不同的质膜小泡(图5a),内皮细胞多以重叠连接(图5b),有时呈开放状态,间隙达60~100nm(图5c),内皮外有锚丝,直径6~8nm,延伸到周围结缔组织中(图5d)。

图4 14周胎儿骨骺中心的毛细血管,由3个内皮细胞组成,

  紧密连续,基底膜连续,其外有周细胞。透射电镜×10k。

  图5 29周胎儿骨骺近中心的毛细淋巴管(a,b,c,d):a 内皮薄,

  无周细胞,无基底膜,可见吞饮泡。透射电镜×3000。

  b 内皮细胞重叠连接。透射电镜×25k。c 细胞连接呈开放状态,

  透射电镜×25k。d 内皮外的锚丝,部分同胶原纤维相连。透射电镜×10k。

4,5 骨骺软管透射电镜图

  讨论

  胎儿长骨骨骺为软骨骺,软骨内的血管以软骨管形式存在于发育时期的骨骺软骨内,多数学者认为软骨管由软骨膜长入,由微动脉、微静脉、毛细血管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3-5],遍布软骨骺,每一条软骨管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微小循环系统,维持特定区域软骨组织的代谢交换和内环境的稳定,参与软骨生长及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6,7]。本研究用he染色结果提示软骨管来源、分布与上述观点相近,而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及电镜观察首次证实部分软骨管除有微动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外,还由淋巴管构成,淋巴管是软骨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软骨内淋巴管的认识,有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有学者应用淋巴管或血管注射等方法研究软骨与骨组织,认为其中没有淋巴系统[8]。vetter等[9]和werner等[10]分别报道淋巴管内皮细胞的5’-核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可区分注射法无法充填的毛细淋巴管。rudert等[1]和petersen等[2]使用该方法,分别发现儿童椎间盘软骨板、膝半月板中存在淋巴管。本研究观察到胎儿和新生儿胫骨近端骨骺中存在淋巴管,具有以下特点:

  1.胫骨近端骨骺软骨内的淋巴管来自软骨膜和交叉韧带。有学者报道骨膜、软骨膜及交叉韧带内存在淋巴管[2]。关于骨骺软骨管的形成,大多数学者主张“主动侵入”理论,认为是软骨膜血管及周围结缔组织的主动伸延。本研究用he染色方法观察到胎儿骨骺软骨管于8~14周出现,之后逐渐增多,29周时数目最多,发育最完善,发育过程中部分骺软骨边缘的软骨膜内折凹陷,为软骨管的雏形,结构简单,深层的软骨管分支复杂,因此支持软骨管形成的“主动侵入”理论,也进一步说明骨骺软骨淋巴管的来源。

  2.骨骺软骨中的毛细淋巴管由单层的内皮细胞构成,内皮极薄,胞浆中有大小不等的质膜小泡,基膜不完整或缺如,无周细胞,内皮细胞以重叠连接多见,有些保持开放状态,间隙达60nm,内皮外有锚丝,延伸到周围结缔组织中,部分同外周的胶原纤维相连呈松散网络,具有与其他组织内毛细淋巴管相同的形态特征。

  3.骨骺软骨内的淋巴管参与软骨管的组成。胎儿早期骨骺软骨管单纯由血管组成,不包含淋巴管,胎儿中后期至新生儿胫骨近端骨骺约1/5的软骨管含有淋巴管,说明胎儿骨骺软骨管内淋巴管的发育迟于血管。

  4.骨骺软骨内的淋巴管,在次级骨化中心出现之前,主要分布在生长板增殖带以上的软骨内,骺近中心部位较多。次级骨化中心出现后,淋巴管多分布于生长板的静止带和增殖带。胎儿中后期,生长板的生长化骨能力增强,加之次级骨化中心的形成,代谢旺盛,被称为“排液系统”的淋巴管具有较毛细血管更大的通透性,能够清除大分子代谢产物和坏死的细胞,辅助静脉回流,维持软骨组织正常的渗透压及结构平衡[2,11],保持骨骺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同时,新生儿骨骺生长板的血运屏障尚未建立,贯穿生长板的淋巴管有可能参与干骺端与骨骺之间的炎症、肿瘤的蔓延或扩散,在骨骺软骨疾病的演变过程中发挥作用。








































































































































































































































山东省济南市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zl/8.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有了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