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病因 > 洪涝灾害常见皮肤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洪涝灾害常见皮肤病中医药防治方案



烂裆(汗淅疮、水渍疮、阴癣)

本病症是因皮肤皱褶处潮湿、摩擦或汗液浸渍而发生的皮炎。发生于腹股沟、外阴、会阴部和肛门周围部位,俗称“烂裆”,包括汗淅疮、水渍疮、阴癣,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间擦疹、湿疹、股癣等。

一、临床表现

好发于腹股沟,可蔓延到阴囊、臀部、大腿、下腹部等,基本损害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浸渍、糜烂、渗出、瘙痒。

二、治疗

1.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外涂炉甘石洗剂。

2.糜烂渗出者,用淡盐水(5g盐ml水)、芒硝水(5g芒硝ml水)、枯矾水(10g枯矾ml温水)放凉外洗或湿敷;或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湿敷后擦干皮肤,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松花粉等。

3.可配合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药,如龙胆泻肝丸、二妙丸等。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2.经常更换内衣,避免不良理化因素(如潮湿、搔抓、烫洗等)的刺激。

3.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湿疮

湿疮是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疹多形、对称分布、倾向渗出、剧烈瘙痒、反复发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湿疹。

一、临床表现

水灾时常见急性、亚急性湿疮。

1.急性湿疮起病急,皮损广泛,呈多形性,如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痂皮、脱屑,常数种形态同时存在。

2.亚急性湿疮皮损渗出较少,以丘疹、丘疱疹、结痂、鳞屑为主。有轻度糜烂面,颜色较暗红。亦可见轻度浸润。

3.慢性湿疮有明显的肥厚浸润,表面粗糙,或呈苔藓样变,颜色褐红或褐色,周围散在少数丘疹、丘疱疹等。

二、治疗

1.湿热浸淫证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龙胆草6g、栀子10g、黄芩10g、赤芍12g、地肤子15g、白鲜皮10g、马齿苋30g、车前草15g、生甘草5g。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外用药: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各等份)、六一散等,外涂炉甘石洗剂;糜烂渗出者,用苦参、马齿苋、黄柏加水煮沸后继续煎煮20分钟,放凉外洗或湿敷,或鲜马齿苋洗净捣烂外敷。擦干后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青黛面3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2.脾虚湿蕴证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体胖、舌质淡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法:健脾除湿。

基本方药及参考剂量:苍术6g、厚朴6g、陈皮10g、泽泻10g、茯苓15g、炒薏米30g、白术10g、滑石20g、防风10g、黄柏10g。

常用中成药:二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等。

外用药同湿热浸淫证。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忌烟酒、辛辣、海鲜等发物。

3.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环境及皮肤的干燥。

脚湿气

脚湿气是由真菌侵入足部表皮所引起。通常发生于两侧足底及趾间。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足癣。

一、临床表现

水灾时常见丘疹水疱型、浸渍糜烂型。

1.水疱型:足部尤其是足底起水疱,聚集成群或融合成大疱,疱壁较厚不易破。以后水疱吸收,出现干燥脱屑,自觉刺痒胀痛。

2.浸渍型:此型最常见,趾间浸渍糜烂发白,常觉发痒而搔抓,破后露出鲜红糜烂面,常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丹毒或蜂窝织炎。

二、治疗

一般不需内服药,以局部治疗为主。

(一)中药水剂

1.水疱型

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制法:共碾成粗末备用。

用法:取药1包,用布袋包好,加水ml,煮沸20分钟后待温浸泡,或湿敷患处。每日1-2次,每次10-20分钟。

2.浸渍型

马齿苋水剂:马齿苋30g,水ml。

制法:煮沸20分钟,滤过冷却后备用。

用法:湿敷、外洗,每日1-2次,每次20分钟。

(二)中药油膏

外用植物油调黄柏面30g、青黛面3g、寒水石面15g等外用。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足干燥。

2.患者的鞋子要经常换,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

3.在公共场所更要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北京哪家医院能治疗好白癜风
北京都有哪些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mxfc.com/lbgyby/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