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我科又开展一新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
我科又开展一新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
随着人们对康复医学的深入认识,康复人群的增多,为了解决患者疾苦及并发症、合并症等,医院疼痛科康复中心又开展一门新技术-肌内效贴扎技术,更好的为患者及运动伤服务。
导读
肌内效贴扎技术是一个没有药性、完全使用贴布弹性力学和人体软组织互动的一项创新概念,是一种将贴布贴于体表以达到保护肌肉骨骼系统、促进运动功能的非侵入性治疗技术。贴扎常用于神经康复、疼痛康复以及各类运动防护和损伤的处理。
肌内效贴的作用:
(1)缓解疼痛:根据闸门控制理论,由于触觉传入神经(Aβ纤维)的直径大于痛觉传入神经(Aδ和C纤维),在传导速度上也较快,因此增加触觉传入神经的感觉输入,能够抑制痛觉输入,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2)改善循环:当贴布于皮肤密合时会自然产生皱褶,这些皱褶具有方向性,可改变筋膜及组织液的流向趋势,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3)减轻水肿:借由散状型贴布产生的池穴效应,以及贴布皱褶产生的方向性将组织间液引导向最近的淋巴结,从而减轻水肿。(4)支持软组织: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同向时,也就是说贴布的锚位于肌肉的起点,其余贴布朝肌肉走向贴至肌肉终点位置,此时贴布协助肌肉收缩[3]。(5)放松软组织: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与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相反时,也就是说贴布的锚位于肌肉的止点,其余贴布朝肌肉走向贴至肌肉起点位置,此时贴布能减缓肌肉紧绷或痉挛,适度放松被贴扎的肌肉与局部筋膜。(6)训练软组织:借由贴扎对于局部皮肤的触觉感觉输入,如同专业治疗或训练人员的手部接触引导,能赤血长时间给予该处软组织一个诱发动作的信息,能有效提升训练效果,达到肌肉再教育的目的。(7)矫正姿势:调整主要控制姿势动作的肌群的张力,促进肌肉协调能力,或进一步利用加大张力的贴扎方式将关节固定在对线良好的位置,提供局部关节本体感觉输入,能有效矫正不当的姿势。(8)增强关节稳定性:可防止因不正常肌肉收缩所造成的关节异常,能调整筋膜,使肌肉机能正常化,并增加关节活动度。(9)降低肌张力:当贴布的自然回缩方向和被贴扎的肌肉收缩方向相反时,也就是贴布的固定端位于肌肉的止点的时候,此时可以通过被贴扎的而放松的筋膜来缓解肌肉紧绷或痉挛的肌肉。(10)促进伤口愈合:贴布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反应过程,加速组织愈合。肌内效贴的临床运用1.神经系统疾病:
(1)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躯干运动功能不足、偏瘫步态、肩手综合征;
(2)周围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尺神经损伤、正中神经损伤等;
(3)小儿脑瘫:膝关节过伸、膝关节伸展不充分、尖足、足内(外)翻、足底感觉异常;
2.各部位疼痛:
(1)颈椎常见问题:颈部肌肉紧张、颈部肌肉无力、姿势不良、落枕;
(2)腰椎常见问题:腰部肌肉拉伤、腰椎间盘突出、姿势不良;
(3)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炎;
(4)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髌骨软化证;
(5)踝关节扭伤;
3.运动损伤:
体育运动中遇到各种各样损伤,例如:脚踝扭伤、肌肉拉伤
4.其他:
骨折后水肿、肌肉拉伤、乳腺癌根治术后淋巴水肿、小儿斜颈。
常见疾病的贴扎举例
1.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2.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
3落枕
3.姿势不良
3.肱骨外上髁炎
4.旋前肌放松
5.腰椎间盘突出
6.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肌内效贴的注意事项
1、贴扎时间
据报道单次贴扎一般持续贴扎1一3天,过久贴扎贴布弹性下降会导致作用减退,在夏季、大量出汗、对材料过敏或贴于暴露在外面的部位时,也应适当缩短更换的周期。有时出于特殊的需要,贴扎时间可更短,如在竞技运动中,当场使用促进贴法,在运动后随即更换成放松贴法。
2、洗澡与出汗问题
贴布有较好的防水性,洗澡时若水温不高、使用淋浴且时间较短,浴后可用毛巾、纸巾吸干表面的水分,无碍贴布的正常使用。但出汗属于内生水,加上温度上升,容易导致凝胶变胜和脱胶,故大量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贴布。不建议在使用贴布时进行泡澡或高温沐浴过久。
3、贴布过敏问题
贴布的过敏性与个体体质有关,如为过敏体质,建议贴扎层次不宜过密,单次贴扎以24小时为限,且使用低敏系列的贴布。如发生明显过敏现象则暂停,待皮肤修复后再酌情使用。
医院疼痛科康复中心温馨提示:
已经开展肌内效贴扎技术
康复中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