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治疗 > 超声造影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很靠谱
超声造影浅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很靠谱
临床上,对肿大的浅表淋巴结性质的准确判断意义重大,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对疾病预后也有提示作用。超声以其便捷、廉价、无辐射等优点成为评估浅表淋巴结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超声造影剂的研发以及特殊定量分析软件等的出现,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ultrasound,CEUS)显示出其提高超声诊断准确性的潜在价值。
那么,超声造影对肿大的浅表淋巴结鉴别诊断是否有价值?意大利学者Giorgio等人对此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常规超声进行对比,文章发表在年5月Oncotarget杂志电子版上。
该研究为单中心研究,共收集例病人,男48例,女63例,肿大淋巴结所在部位包括颈部、腋窝和腹股沟等,经常规超声和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每个病人只选择一个最可疑淋巴结进行超声造影。所有病例均的得到最终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
常规超声以下特征被认为是可疑征象:1.横断面最小径7mm;2.长短径之比(L/T)≤2;3.内部回声不均;4.边缘不规则;5.淋巴门回声不完整。将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分为4型:1.淋巴门型;2.周边型;3.混合型(淋巴门型与周边型都存在);4.无血流信号。淋巴门型与无血流信号者认为是良性淋巴结,周边型和混合型认为是恶性淋巴结。
将超声造影图像也分为4种类型:1.高强度均匀灌注;2.中等强度均匀灌注;3.不均匀灌注;4.无灌注。前二者灌注类型认为是良性,后二者认为是恶性。
最终病理结果,反应性淋巴结(45例)与结核性淋巴结(16例)认为是良性淋巴结,淋巴瘤(19例)和转移淋巴结(31例)认为是恶性淋巴结。
结果显示,CEUS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72%、85.2%和80%,高于彩色多普勒检查(46.0%,78.6%和63.0%),且二者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超声造影剂是纯血池造影剂,对于组织微循环显像具有独特优势。作者指出,一般良性淋巴结多表现为均匀灌注,尤其是反应性淋巴结,恶性淋巴结多表现为不均匀灌注、有灌注缺损或无灌注,但结核性淋巴结与淋巴瘤表现常不典型,对结果判断干扰较大(图1~4)。
本研究中,有9/16的结核性淋巴结超声造影表现为恶性淋巴结的特征,这可能与结核淋巴结易发生坏死等相关。而淋巴瘤的造影模式较多变,此研究中,最常见的是均匀灌注,部分表现为「雪花征」样的中等较均匀强化,对最终结果的判断造成影响。对于此部分病例,在临床上需结合病史及常规超声等综合判断。
图1反应性淋巴结:CEUS显示,在灌注早期表现为边缘到中央、快速、高强度均匀灌注
图2淋巴瘤:CEUS显示,在灌注早期表现为不均匀灌注(「雪花征」),之后表现为均匀灌注。在此研究中,只有15%表现为此种灌注模式
图3结核性淋巴结:CEUS显示灌注早期表现为边缘到中央、高强度不均匀灌注
图4转移性淋巴结:CEUS显示淋巴结内存在灌注缺损
总之,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相比有较高的诊断性能,可以通过观察淋巴结内部的微循环灌注情况来对肿大淋巴结的良恶性进行判断,在浅表淋巴结诊断方面有潜在价值。
编辑:高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