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常识 > 中华淋巴瘤大会李建勇教授新
中华淋巴瘤大会李建勇教授新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是哪个 https://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来源:肿瘤资讯
年3月12日~13日,“回顾,展望”中华淋巴瘤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会议聚集了国内淋巴瘤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追踪年国际淋巴瘤的最新进展,分享淋巴瘤诊疗领域的成果。会议上,对南京医院的李建勇教授进行专访,深入讲述了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的新型治疗药物和未来研究方向。
李建勇教授南京医院血液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医院浦口慢淋中心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委、淋巴细胞疾病学组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第四届主任委员,第五届名誉主任委员、淋巴瘤学组组长
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工作组组长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副主席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淋巴瘤学组副组长江苏省老年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血液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分会常委
CLL具有明显异质性,新型研究技术和联合治疗策略值得期待
李建勇教授:CLL的异质性非常大,部分患者终身不需要治疗,部分患者诊断后立即要开始治疗,还有部分患者是随着病情进展才开始治疗。临床异质性的基础是生物学特征的异质性。另外不同药物对肿瘤细胞有选择压力,会产生不同的克隆演变,这方面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研究不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另外还有质谱流式技术,采用高通量检测各种细胞亚群和标志物,对于异质性的研究是最重要的进展。从治疗角度讲,临床上针对不同克隆的不同基因异常而设计的联合治疗方案可能可以根本上改变患者的预后。例如伊布替尼和维奈克拉是非常高效的小分子靶向药物,对大多数患者疗效良好,但是对P53基因异常的患者疗效不佳,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这两个药物联合有可能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这种联合治疗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种策略,另外其它作用机制的疗法像CAR-T等等可能也是很重要的治疗手段。
新型靶向治疗药物改变CLL的临床实践
李建勇教授:最近几年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进展飞速。一线治疗方面,根据患者的不同体能状态和年龄,一代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和传统的化学免疫治疗和FCR、BR、GA等方案或药物相比都显示出独特的优越性。二代BTK抑制剂阿卡替尼联合GA优于传统的苯丁酸氮芥联合GA。维奈克拉联合GA显著优于苯丁酸氮芥联合GA。复发难治(R/R)CLL中,维奈克拉联合利妥昔单抗显示出非常卓越的疗效,因此现在已经成为临床上的优选推荐。国内研究的进展也很快,特别是年是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有两个针对R/RCLL的BTK抑制剂上市,其中泽布替尼在年6月3日上市,奥布替尼在年12月25日上市,这两个国产药物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在国内二线治疗中予以推荐,而泽布替尼也有一线治疗的数据,在国内也作为一线推荐。年第二版NCCN指南中也首次提出泽布替尼在CLL一线和二线治疗中的推荐,这也是中国药物的骄傲。
新的治疗策略和新型药物是CLL的未来方向
李建勇教授:尽管新药可以提高疗效,得到了广泛使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依旧会出现刚才提到的克隆演变,患者可能出现复发。而且长期使用的经济代价、药物不良反应和给患者带来的不便也会影响长期使用的结果。而维奈克拉有限周期的治疗对于高危患者效果不佳,如果达不到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无进展生存期并不长。现在正在探索的一个重大进展就是联合用药达到MRD阴性,相当于或状态后停药,停药后部分患者甚至能够治愈,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第二个重大进展是新型药物在不断开发中,例如一代二代BTK抑制剂耐药后,针对不同靶点、不同作用机制的三代BTK抑制剂有效。另外还有CAR-T单药或者联合新药、双特异抗体等等也在研发中,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Ervin排版编辑:Dawn版权声明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网站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