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护理 > 洪中病例下雨天趟了一回水,八旬老人患
洪中病例下雨天趟了一回水,八旬老人患
最近
医院外科诊室里
来了好几位老年患者
他们的小腿上
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红肿
有的老人还发着高烧
一检查发现
原来他们都患了
丹毒
病案实录前些天,80多岁的章大爷回老家挂纸,那天不仅高温还下了雷阵雨,在经历了高温,还淋了雨,趟水回家后,章大爷就发高烧了。而且他的右小腿开始疼痛,肿胀,有烧灼感,皮肤变得又黑又红,上面布满了片状的红黑色的皮疹,很是吓人。
于是,章大爷来到了医院外科就诊。应孔文主任在仔细诊察后告诉章大爷,他这是丹毒。章大爷之前就有严重的脚气,这次正是因为脚气的伤口感染了细菌,引发了丹毒。
目前,章大爷经过打针、用药、外敷等治疗,已经不再疼痛和肿胀。但医生提醒章大爷,此病一定要坚持疗程治疗,否则容易复发。
◆◆丹毒◆◆丹毒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淋巴管炎,又名网状淋巴管炎,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主要好发在小腿和面部。
丹毒的病因
丹毒四季皆有,但夏秋季节高发。病人常常先有皮肤或黏膜的某种病史,像皮肤的损伤、足癣、口腔溃疡、鼻窦炎等等。任何轻微擦伤或抓伤、虫咬、湿疹、脚癣等,都可成为病原菌侵入的途径。
丹毒的症状
发病以后,淋巴管分布区域的皮肤会出现炎症反应,引流区的淋巴结也常常被累及,病变蔓延很快,全身反应剧烈,但很少有组织坏死或化脓,治愈后容易复发。
丹毒起病急,开始就可有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并多见于下肢,表现为一个片状的皮肤红疹,色鲜红,中间稍淡,边界比较清晰,局部有烧灼样的感觉。病变范围向外周扩展时,中央红肿消退而转为中黄。
丹毒病情加重时,全身性的脓毒症会加重,经过治疗后因为病变复发而导致淋巴管堵塞、淋巴淤滞。下肢丹毒如果反复发作的时候会导致淋巴水肿,甚至发展成橡皮肿,就是严重的肢体肿胀。
不同的丹毒
丹毒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又有不同的病名:
1、生于躯干部者,称内发丹毒。
2、发于头面部者,称抱头火丹。
3、发于小腿足部者,称流火。
4、新生儿多生于臀部,称赤游丹毒。
丹毒的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应用青霉素或磺胺药。在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后仍应继续应用3~5天,以防止复发。
②局部治疗,可用50%的硫酸镁和金黄膏或三花膏(医院自制剂)外敷。
丹毒的预防
丹毒的预防要从减少致病菌接触和提高自身抵抗力两方面入手。首先是尽量减少皮肤微小创口产生。若足部皮肤有破损,不要泡脚,以免引起细菌感染。治疗期间,皮肤如果出现瘙痒现象,一定不能去挠它,以防细菌在伤口上滋生,从而引发病情。 别把足癣不当回事,有足癣要及时治疗。足癣不能随便涂抹药膏,因为足癣使用的是抗真菌的药膏,而如果出现红肿热痛合并细菌感染,仅靠抗真菌的药膏是不够的。丹毒本身不传染,但足癣会传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穿宽松透气的鞋子,保持脚部的清洁和干燥。不过,在丹毒发作期间,患肢不建议洗脚,应该保持患肢皮肤干燥。 对于反复发作的丹毒,可能和免疫缺陷有关,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推荐专家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应孔文
主任医师,大外科主任兼外二科主任
医院中西医结合胸外科江西分会常务委员,江西中西结合普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委员,江西中西结合乳腺委员会委员。
从事外科临床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风严谨,医术精湛。擅长肝胆外科、普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治。对胃肠道肿瘤、乳腺良恶性疾病、甲状腺肿瘤、肛肠疾病及腹腔镜胆囊切除等手术方面有很深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肠粘连、肠梗阻、褥疮、慢性皮肤溃疡等有独特见解。先后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科研课题2项,荣获市级科学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