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急性淋巴管炎 > 淋巴管炎饮食 > 保胃健康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如何
保胃健康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如何
白癜风有治好的可能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前不久,香港演员吴孟达不幸因癌去世的消息还没有让网友缓过神来,香港另一位老戏骨廖启智则因胃癌而不幸离世。每年4月9日是“国际护胃日”,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胃癌及胃癌前病变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胃癌、预防胃癌。
01
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
据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全国癌症统计数据(由于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数据一般滞后3年,本次报告发布数据为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集汇总全国肿瘤登记处年登记资料)。
年恶性肿瘤发病约.9万人,死亡约.8万人。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与历史数据相比,癌症负担呈持续上升态势。近10多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保持2.5%的增幅。
其中,胃癌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二,死亡率排名第三,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生存率不容乐观。
为什么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此之高?因为胃癌症状比较隐匿,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不适、消化不良、胃口减退,而一般出现这些情况,患者往往认为是普通胃炎,不加以重视,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上个月我就接诊过一位这样的病人,方先生因为下肢不明原因脚肿而求医,陆续做了一系列详细检查才发现得了“胃窦早癌,胃体胃角进展期癌”。
02
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也不是突然到访的,它的到来也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来说,从正常细胞演变成癌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癌前病变(各类炎症),再到形成可见的癌症(临床期)通常需要10~20年。胃癌的发生演变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阶段:
胃癌是起源于胃粘膜细胞的恶性侵袭性增殖,大部分是由胃粘膜的慢性炎症在多因素影响下逐渐发展演变而来,主要有4个阶段。
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目前公认的癌前疾病,异型增生则是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
■第一阶段:慢性非萎缩性胃炎
大部分的胃镜检查结论都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嗳气等症状,此时炎性细胞浸润局限于胃小凹和黏膜固有层的表层,腺体则完整无损,是良性疾病,尚远离胃癌,无需害怕。
■第二阶段: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多见于年龄较大者,非萎缩性胃炎迁延不愈,炎症持续存在,加上人体正常的器官老化等因素影响,胃腺体破坏、萎缩、消失,黏膜变薄而形成萎缩性胃炎。
这里的“萎缩”指的是胃腺体的萎缩,包括胃腺体数量的减少以及腺体分泌能力的下降,并不是人们想象的“胃缩小了”,甚至“没有胃了”。此时患者也主要表现为类似于“非萎缩性胃炎”的症状如上腹部胀满隐痛、嗳气反酸等症。
■第三阶段: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
胃炎反复发作,胃粘膜炎症持续存在,损伤修复反复发生,就会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杯状细胞”,这就是我们说的“肠上皮化生”。
上皮内瘤变又称不典型增生、异型增生,是指胃黏膜的结构和上皮偏离了正常状态,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的异型性和腺体结构的紊乱。是正常胃粘膜转化为胃癌之前的最后一个步骤,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第四阶段:胃癌
经过前三阶段的发展,在多因素的作用下,胃癌逐渐形成。胃癌早期缺乏特异性症状与体征,常常发现时已失去预后最好的治疗时机。常常有以下的报警症状:
?上腹胀痛呈进行性加重,常规抑酸护胃药不能缓解;
?食欲下降,近期明显消瘦;
?大便呈柏油样,甚至血便;
?贫血。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尽快至专科诊治,尽快完善胃镜检查。
03
萎缩性胃炎可防可治可控可逆转
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常见原因主要是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不良情绪、不良药物和抽烟等因素。
早在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幽门螺杆菌定为Ⅰ类致癌原。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胃胀胃痛等不适症状,还可以改善、治愈胃黏膜慢性活动性炎症,阻止炎症进一步发展成癌前病变及胃癌。
因此,不管你是否有萎缩性胃炎的症状,我都建议检查一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此外,还需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定期行胃镜及病理检查。
对于已经得了萎缩性胃炎的患者,您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癌癌前疾病,但其发展成胃癌的概率并不太高,部分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是可以逆转的。因此这一阶段需要请专科医生综合评估,积极干预,重视定期复查胃镜及病理等检查监测手段,防止胃粘膜继续往胃癌方向发展。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实战病例。
去年年底我接诊了一位患者,平时饮食不慎就容易出现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于是在年9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B级)、食管粘膜病变、慢性胃炎伴糜烂、十二指肠降段多发表浅溃疡、十二指肠降段淋巴管扩张,病理提示胃窦及胃角出现轻度和中度的肠上皮化生以及局灶腺上皮低级别内瘤变。
我对这个患者说:“你除了有十二指肠溃疡、食管炎之外,还有萎缩性胃炎,一定要提高警惕、规范治疗。”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我用健脾理气、化浊解毒等方法,采用组方:黄芪、党参、白术、茯苓、陈皮、三七、全蝎、砂仁、木香、炙甘草等。连续服药治疗6个月,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胃镜及病理,胃窦胃角均未见腺上皮内瘤变。
治疗前胃镜
治疗前病理
治疗后胃镜
治疗后病理
所以说,得了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不用怕,这个病可防、可治、可控、可逆转。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阻断胃癌的最后关卡,全面评估萎缩性胃炎的炎症程度、萎缩范围及是否伴有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等情况,积极采取干预手段是可能阻止胃癌发生的重要措施!
执行编辑:庄映格
审核校对:何明坤
责任编辑:宋莉萍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